美中貿易戰台灣可受惠?中經院態度保留
連賢明說,這次關稅不僅是針對中國,而是全世界,狀況比2018更複雜,很難說台灣會不會因此受惠。(圖/記者鍾泓良攝影)
[NOWnews今日新聞]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8)日公布2025年經濟預測,採取3種情境推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0.16%至2.85%。近期美中經貿戰愈演愈烈,對於台灣能否像是2018年美中貿易戰時一樣受惠?中經院長連賢明說,這次關稅不僅是針對中國,而是全世界,狀況比2018更複雜,很難說台灣會不會因此受惠。
美國目前對中國已經課徵245%,中國對美國課徵125%,兩邊劍拔弩張情況。連賢明受訪表示,兩國都是台灣主要貿易國家,雙邊貿易大戰一定會對於台灣有所影響,所以台灣必須要戒慎恐懼。
但他也認為,現在這個時間判斷還太早,因為目前川普提出90天的暫緩期,對於台灣來說,過去中國訂單跑來台灣,反倒台灣出現一些急單,要評估是否正面或負面還太早,預期兩大經濟體的對峙不會持續太久。
然而,台灣在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吸引大量產業回流台灣,帶動一波經濟暢旺,這次美中貿易戰升溫,是否可能有相同效果?
連賢明指出,當時2018年,美國只對中國課稅,所以很多伺服器、半導體供應鏈從中國撤出,導致台灣受惠;但現在是對全球都課關稅,所以無論撤到哪裡去,都無法減少出口到美國的關稅。
如此情境下,就必須要考慮台灣遭課徵關稅是比其他高還是低。他補充,台股這次會有這麼大震盪是因為台灣所被課徵的32%關稅是比我們的競爭對手日本、韓國來得高,這會讓台灣在競爭上不利。
其次,美國最希望的是產業移往美國投資,因此部分產業不會選擇回流,就不會像是上一次一樣讓台灣吸收大量的產業回流。但也有部分產業因為毛利率考量,不適合赴美投資,「我們在複製上次的結果?我們的答案通常都是說,這一次的結果其實比上次複雜。」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則認為,台灣並不全然無法受惠,但必須要有戰略,認為美國現在是匹夫之勇、暴虎馮河,把所有人都打到到對立面,但其實川普應該要拉攏其他國家一起對抗中國,如果沒有中國以外的替代方案,那麼就會造成美國絕對會出現通膨。
因此美國應該要主張拉攏台灣,設立專區讓台灣赴美投資,協助製造替代掉的中國產品,換取台灣低關稅,不僅可以協助美國再工業化,也可以替代中國商品在食衣住行育樂的影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