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繼續港口業務交易 中方是否採取行動受關注



即便中方施壓,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集團仍持續推動巴拿馬運河等港口業務交易。分析認為,長和應衡量過繼續交易較喊停有利,包括可以先離開巴拿馬運河這個浪尖,後續可觀察中方是否對長和採取行動。

自3月中港澳辦開始轉載香港大公報批評長和集團向美國貝萊德為首的財團,出售巴拿馬運河等港口業務後,中方對長和公開施壓正式開始。

大公報的評論由最初指責長和「唯利是圖」、「漠視國家利益,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到後來搬出基本法23條,指長和此項交易違反23條的立法原則。

此前港媒報導,3月初長和集團宣布與貝萊德簽署原則性協議,當時正在北京出席兩會的長和主席兼全國政協委員李澤鉅,曾被正國級領導人召見,問及此項交易。李澤鉅稱港口業務是賣給義大利集團營運。

外媒今天報導,長和出售海外港口業務的計畫仍如期進行,相關各方正在針對盡職調查、稅務、會計等交易條款敲定最後細節,仍計劃於先前排定的4月2日之前簽署協議。

有不願具名的香港時事評論員向中央社記者表示,長和作為跨國企業,相信當初決定出售港口業務時,已考慮過中方可能會出現的反應。現在長和仍繼續推進交易,應是衡量過繼續交易比喊停有利,包括可以先離開巴拿馬運河這個浪尖。

這名評論員指,先前有報導指,巴拿馬政府對長和旗下營運運河港口的子公司展開帳目審查,若巴拿馬政府認為營運有問題,收回經營權,長和可能損失更大。

該評論員又指,美國總統川普曾指巴拿馬運河是由「中國控制」,若長和喊停交易,就可能真的被認為是受中國政府左右,可能影響未來跨國業務。

他表示,另一重要原因是,長和集團大部分資產在海外,來自香港及中國大陸的收益占比少,令長和自主性更強。

該評論員說,後續可觀察北京對長和是否採取行動,但動用基本法23條的可能性不大。

外媒此前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此項交易感憤怒,中國多個政府部門接獲國家高層領導人的指示,開始調查長和此項交易有沒有涉及潛在的安全漏洞或反壟斷違規行為。

路透社曾報導,如果中國境外的交易對中國國內市場有排除、限制競爭的影響,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可以引用反壟斷法行使域外管轄權。有法律專家表示,雖然長和是在海外註冊,但仍在中國有業務。
系統開發、資訊提供: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台灣期貨交易所
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 © PChome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