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圍巾起家 上比靠MIT與AI說台灣的故事



緊鄰台中東海大學後院,有一家10人不到的微型企業,從一條多功能圍巾起家,走過MIT(Made in Taiwan)認證、自創品牌、導入文化元素與AI(人工智慧)設計,在AI時代成為台灣製造業轉骨的另類典範。

上比實業有限公司由熱愛登山、球類運動的陳詠霖與女兒陳盈呈共同創立,早期供應太陽眼鏡、圍巾、手套等配件給「美華泰」、「名佳美」等本土美妝連鎖品牌。約16年前,因一場與內衣品牌奧黛莉的合作,意外踏上「MIT製造」之路。

當時正值炎夏,奧黛莉因行銷策略需要一批冬季圍巾,但因季節不符、盤商無法挑色,上比首度決定跳過通路、直接找工廠,開發出一款可變換多種穿搭方式的圍巾。

業務經理林庭安回憶,當時聽到奧黛莉採購人員向其他廠商確認產品是否「台灣製」,讓上比意識到,MIT微笑標章不只是產地標誌,更是一種品牌認同。「我們本來就是台灣製,為什麼不申請MIT?」她說。

雖然初期申請流程繁瑣,工廠也覺得麻煩,但上比仍堅持走這條路。陳詠霖強調,「那是一種對自己、對客人的承諾。」

從發熱衣到睡袋 運動場景開創產品線

拿到MIT微笑標章後,上比陸續參與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課程,結識一家研發機能布料的廠商,當時特殊紗線生產成本較貴,參與課程的廠商多興趣缺缺,但陳詠霖還是想「試看看」,因此和紗廠聯手開發吸濕排汗的機能性發熱內衣,上比並於2015年推出「佳立適」品牌。

林庭安回憶,那時有些廠商笑說「冬天排什麼汗?保暖就好」,但其實有運動習慣的陳詠霖知道,再怎麼冷的天,爬到山頂一定會流汗,這件衣服幫登山客解決了濕熱與換衣問題,因為它裡面是乾爽的。

也因這項「單向傳導」的布料特性,佳立適不僅打入日本安養院市場,協助長期臥床者降低褥瘡風險與換洗內衣的頻率,更曾有老客戶買來捐贈給烏克蘭前線戰士。至今市面上的發熱衣具有吸濕排汗功能已是基本要求,而佳立適為高齡者容易穿脫設計的開襟式發熱衣,也在2019年獲得台灣精品獎的肯定。

從發熱衣、毯子、背心到睡袋,上比產品開發都從真實使用情境出發,與客戶共同創造、反覆調整,逐步形成「從需求長出來」的產品設計策略。

上比還積極將在地文化融入設計,他們與本土創作者合作,推出台灣黑熊系列T恤外,也以台灣石虎、獼猴、櫻花鉤吻鮭等特有種為靈感,拼出寶島外形的圖案T恤,「我們不追求流行,而是希望讓設計傳遞台灣文化、環保永續等理念。」陳盈呈說。

AI助力設計升級 靈感與溝通同步進化

後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時代,政府持續促進產業進行數位轉型,推行中小型製造業供應鏈的數位串流及AI應用,品牌知名度愈來愈高的上比申請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中小型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個案補助」,添購轉印、印布與雷射切割機。原需7至15天的打樣流程如今壓縮至1天,設備升級不僅提高製程彈性,也解決小量多樣製作的痛點。

陳盈呈表示,「我們希望品質與創意能相輔相成」,過去委外印布常出現對色誤差,加上排單等待與來回重打,導致客戶流失,但現在當天就能寄出樣品給客戶確認;且染料能完整滲透進布料纖維中,圖案不會因洗滌,發生脫落、龜裂或褪色的情形。

相較於大企業用AI分析數據,上比導入生成式AI,是為了解決創意瓶頸,設計師不需再從零構圖,而是從客戶需求出發,讓AI快速模擬圖像,提供多樣化的創意參考。林庭安說,「藉由AI生成當靈感的觸發點,就會省很多時間」。

同時,AI也是與客戶有效溝通的工具,她舉例,有次客戶要求特定「飽和藍」,團隊反覆調整都無法讓客戶滿意,後來透過AI調色模擬才發現其實對方要的是「日本紫」。

未來,上比計劃進一步擴展AI的應用,如之前將國立故宮博物院廣受歡迎的經典文物包括戲猿圖、十駿犬圖、貓竹、開泰圖、豆花稷穗圖等製成T恤,入選故宮文化創意合作商品,其中的「戲猿圖」將以擬人化的互動方式延伸至動畫,以AI分鏡拍攝短片,讓原本靜態的服飾設計,進化為文化內容平台。

升級轉型成效顯著,但林庭安表示,即使營業項目包含製造,若無正式設廠空間,仍常錯失更上層樓機會,上比呼籲政府比照文創園區,設立低門檻租金的創新基地,讓微型製造與文化設計企業有棲身之所。
系統開發、資訊提供: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台灣期貨交易所
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 © PChome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