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優惠協定涵蓋46%外貿 中國仍為最大貿易障礙



據歐盟年度貿易政策施行報告,截至去年底歐盟與74個貿易夥伴簽定42個優惠貿易協定,占歐盟外貿總額45.8%;去年登記在案的貿易障礙來源則以中國的33件維持第一,次為俄羅斯和印度。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國際貿易委員會今天邀請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貿易總署副總署長雷東內(Denis Redonnet)討論歐盟10月發布的最新年度「貿易政策施行報告」(Implementation and Enforcement of EU Trade Policy)。

雷東內指出,優惠貿易協定為歐盟企業打開市場,特別有助於68萬家歐盟出口型中小企業。他舉歐盟與南韓2011年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為例,自2010至2023年,歐盟對南韓出口成長了127%,年平均成長7%。其中歐盟對韓出口車輛更成長264%。

歐盟與日本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在2019年生效。歐盟報告指出,2018至2023年歐盟對日本出口成長了11%,其中電子機械類增加28%,農產品則增加26%。

歐盟報告指出,與其簽署雙邊貿易協定的亞洲四國,即日、韓、越南和新加坡,歐盟產品的市占率在2008到2022年間穩定維持在9至10%,相較於沒有雙邊自貿協定的其他亞洲國家,歐盟產品市占率則從2008年的9.6%掉到2022年的6.5%。

雷東內口頭報告另提及去年貿易障礙案件上升,但未點名對象。歐盟報告則顯示最大貿易障礙來源是中國,居次的印度、俄羅斯同為32件,再來是美國的23件、巴西的19件。

此外,執委會在歐盟法規要求下,特別監看南韓來自非歐盟國家的汽車核心零件和電子產品主要供應國數據。結果顯示,南韓進口的電動車鋰電池在2023年較2022年大增48.6%,主要來自中國。鋰電池在中韓自貿協定下免關稅。

報告指出,雖然歐盟自南韓進口的電動車在2023年增加75%,但無法證明進口增加與歐盟提供南韓關稅減免有關。換言之,也就無法認為中國鋰電池透過南韓而間接享有進入歐盟市場的優惠。

雷東內向議會報告時特別提到今年6月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要求與台灣進行爭端解決諮商,主張台灣的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帶來貿易障礙。他說,經諮商後台灣決定改變招商規則,「這將為我們(歐盟)在這產業部門非常強健的企業再度打開新的可能」。
系統開發、資訊提供: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台灣期貨交易所
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網路家庭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Copyright © PChome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