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吃的「太空岩石」 可能是未來的太空食物







目前在國際太空站(ISS)的太空人,食物來源主要依賴地球的補給,但運送過程條件複雜且任務費用高昂,因此來自西澳大學(UWA)地球與太空探索研究所的人員建議,可使用更在地的食物「太空岩石」。


編譯/李寓心




目前在國際太空站(ISS)的太空人,食物來源主要依賴地球的補給,但運送過程條件複雜且任務費用高昂,因此來自西澳大學(UWA)地球與太空探索研究所的人員建議,可使用更在地的食物「太空岩石」,當作太空人的食物來源。藉由微生物和小行星中,有機化合物生產可食用生物質的方法,解決長期太空任務的食物來源問題,減少太空任務對地球補給的依賴。






研究人員建議,可以吃的太空岩石可能是未來的太空食物。(圖/取自NASA



根據報導,研究人員使用「熱裂解」(pyrolysis)技術,在高溫無氧環境下,分解小行星中的有機化合物,將得到的碳氫化合物餵食給微生物,接著微生物會消耗有機物質,產生對人類具有營養價值的生物質。研究人員主要用一種稱為「碳質球粒隕石」的小行星,含有高達10.5%的水和大量有機物,包括太陽系早期形成的原始太空岩石Bennu小行星。




更多新聞:太空食物「沒味道」?科學家利用VR找出原因




可提供大量的食物來源




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2016年發射的OSIRIS-Rex任務,以探索近地小行星Bennu為目標,在2023年9月成功將太空岩石樣本送回地球,進行科學研究。研究人員估計,像Bennu小行星可用來生產,大約50到6,550公噸可食用的生物質,範圍從基於將脂肪族化合物,至所有不溶性有機物所轉化的食物,含有足夠的熱量,可維持600到17,000名太空人的壽命。




還需研究如何在地生產製造




理論上來說,開採小行星的方法,可徹底改變長期太空旅行的技術,太空人依靠「太空」在地生產的食物生存,而非仰賴地球發射的大量補給。雖然基於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小行星中的「碳」,為探索太陽系的人類,提供分散食物來源的方法,似乎具有發展的可能性,但未來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了解如何在這樣的任務中,進行太空岩石的開採和加工,以及產生的食物是否適合美味。




資料來源:Live Science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臺!



這篇文章 可以吃的「太空岩石」 可能是未來的太空食物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