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也說「搞不定」華為AI晶片 中國AI晶片正進行一場翻身仗鄧天心 (2025-03-25 11:24:54)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期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訪時坦言,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影響力日益上升,他不諱言地形容華為是「中國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並指出這家公司「幾乎在每一個涉足的領域都取得成功」。記者 鄧天心/綜合報導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期接受《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訪時坦言,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影響力日益上升,他不諱言地形容華為是「中國最強大的科技公司」,並指出這家公司「幾乎在每一個涉足的領域都取得成功」。


[caption id="attachment_168871" align="aligncenter" width="1690"]

隨著華為在技術專利、晶片製程與設備製造等關鍵節點逐步突破,國際AI晶片市場的板塊變動恐將加劇,而美國對華科技政策的執行力,則將是接下來影響局勢走向的關鍵變數。圖片來源:Nvidia YouTube影片截圖[/caption]


更多新聞:AMD台灣分公司落腳臺南沙崙!半導體S廊帶核心成員再添一位


一年賺171億美元還不夠安全?輝達對中國市場的焦慮正在升溫


黃仁勳表示,美方針對中國科技業祭出的出口管制,成效恐怕有限,「華為在AI領域的實力持續增強,我們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根據Wccftech報導,中國市場目前仍是輝達的重要收入來源,2024年其在中國的業務營收達到171億美元,年增率達66%,輝達會這麼在乎中國訓練晶片的市場,不是沒有原因的。


不過,隨著中國持續強化半導體供應鏈的自主能力,輝達面臨的挑戰也愈來愈明顯,《南華早報》指出,華為與由深圳市政府支持的半導體設備商「新凱來」(SiCarrier)關係密切,這家公司2023年因獲得一項能以現有DUV設備生產5奈米晶片的專利受到關注,被外界視為是華為能在Mate 60 Pro手機中使用7奈米晶片的重要技術來源。


根據2024年中國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公告,華為提出一項名為「自對準四重圖案化半導體裝置的製作方法」的專利,外界推測這項技術有助於減少對ASML極紫外光(EUV)曝光機的依賴,讓華為在不依賴高階光刻設備的前提下,仍能生產出5奈米等級的晶片。


據了解,新凱來將在本月23日的半導體設備展中首度展出全新產品,市場推測是否會公開5奈米製程相關設備,部分分析認為,這個時機點選得很巧妙,因為華為也正有意對外展示其「去美化」、「技術自主」的階段性成果。


從產品供應端來看,華為自研的昇騰(Ascend)系列AI晶片近年持續進化,最新的910C處理器效能已較前代有所提升,並預計2025年前將年產量擴至10萬顆,根據《Barron’s》報導,在中國推動AI基礎設施國產化的壓力下,阿里巴巴、百度與騰訊等大型科技企業也紛紛將資源投入本土晶片供應鏈,阿里巴巴甚至宣布,未來三年將投資逾524億美元,用於AI與雲端計算建設,間接加速國產晶片的開發速度。


針對中國市場可能出現的變化,輝達方面也持續強化產品佈局,黃仁勳在今年的GTC大會上發表全新AI晶片「Rubin」,並透露將在2026年啟動新架構,以支援愈來愈龐大的生成式AI模型,雖然目前輝達仍在AI訓練晶片市場居於領先,但中國政府與企業的加速投資,勢必為輝達帶來更大外部壓力。



這篇文章 黃仁勳也說「搞不定」華為AI晶片 中國AI晶片正進行一場翻身仗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02573.28 -1,533.68 -1.47%
以太幣ETH 2458.72 -51.57 -2.05%
瑞波幣XRP 2.51 0.14 6.06%
比特幣現金BCH 397.52 -10.53 -2.58%
萊特幣LTC 102.99 3.02 3.02%
卡達幣ADA 0.792266 -0.01 -1.58%
波場幣TRX 0.261737 0.00 -1.19%
恆星幣XLM 0.305574 0.00 -0.17%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