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中華民國」是團結最大公約數 獨派不滿 隱忍金孫


賴清德總統連拋「中華民國」論述引發廣泛討論。他在10月5日國慶晚會首次提出「祖國論」,隨後在10月9日民進黨中常會進一步說明,中華民國是當前讓所有國人團結的最大公約數,他作為總統有責任維護團結。賴清德強調,關於「中華民國」歷屆總統已有分階段的闡述。綠營人士私下透露獨派不滿,現在是對台獨金孫還在隱忍。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透露,賴總統在中常會上特別強調「只有民主才能團結台灣」,凸顯其政策核心的民主價值觀。



賴總統的「祖國論」及「領土論」都引發意議論,賴總統稱,領土論的靈感來源於聯電創辦人曹興誠,認為台灣從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賴總統認為,這樣的史實應更廣泛傳遞。他指出,倘若中國真的堅持所謂「領土完整」,應處理割讓給俄羅斯的領土,而非對台灣窮追不捨。



賴清德在中常會中表示,關於中華民國相關闡述,是分階段的,如蔣經國強調「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李登輝提出「中華民國在台灣」,陳水扁主張「中華民國是台灣」到蔡英文的「中華民國台灣」。賴清德認為這些分階段論述有助於維持社會穩定,而「中華民國」目前依舊是能夠團結國內的有效共識。



不過賴清德從「祖國論」開始,已經引發獨派不滿,擔心不利於台灣主體性的彰顯。台灣教師協會會長陳俐甫認為,賴清德的祖國論有兩層意涵,首先是清楚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中華民國的祖國」,這一點獨派不會反對,但賴清德將國家定位為中華民國,未能明確體現台灣主體性。



賴總統拋出「中華民國113年」,已故獨派大老辜寬敏遺孀王美琇就說,要請問賴總統,「這個國家的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表示希望能跟賴總統見面。



台灣北社社長張葉森則認為,賴的論述基於客觀事實,表達「互不隸屬」的立場,不帶挑釁意味。張葉森強調,名稱不如共存共榮的現實重要,盼中國理解賴清德的立場,創造和解機會。



民進黨中執會中也由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吳峻鋕針對兩岸現狀提出報告;分析認為中國可能批評賴清德「倚美謀獨」,加強對台施壓。該報告還提到,中國有意癱瘓民進黨政府,且在台灣製造內部壓力,以影響未來選舉及台灣國際參與的空間。



中常委王定宇提到福建近日的惠台政策,呼籲應警惕中國「以省對台」的新戰略,將台灣限縮於地方議題。吳峻鋕也補充,近期中國對台政策的重點在於融合,特別是福建對台融合示範區政策,意在推動台灣地方與中國的經濟融合,加強對台的政策影響力。



獨派學者施正鋒針對賴清德的中華民國論述表示質疑,認為賴清德承認「中華民國」歷史將陷入冷戰時期的正統性爭論。



國民黨對賴清德的中華民國論述持批判態度,質疑他是在「騙選票」。質疑如果賴要強調中華民國是台灣最大公約數,應完整承認中華民國的歷史,不能是「斷頭式的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