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昨天的日報內容,在追蹤過去8年漢科(3402)在傳統營運淡季的1、2月營收之後,2016年確實看到很不一樣的改變,2009年到2015年期間,漢科(3402)一月份的營收,分別為0.81億、1.27億、1.1億、0.73億、0.76億、0.98億與1.55億,今年則跳升到2.81億元,YOY年增率高達81.08%。
此外,過去7年漢科(3402)在2月份的營收表現,分別為1.02億、1.03億、0.92億、1.02億、0.74億、1.16億、1.31億,今年則跳升到2.44億元,YOY年增率為86.33%。
換言之,今年漢科(3402)前2月營收不僅出現跳躍式成長,更發生在傳統的營運淡季期間,甚至繳出比旺季還要好的營收表現,其所透漏的營運訊息,確實不容投資人輕忽。
每個月10日,台灣上市櫃公司都會公布前1個月的營收表現,而這份「營運成績表」,也是專業的法人機構或投資人,用來追蹤公司投資價值的參考依據。
除此之外,留意季節性的營收變化,常常也能創造出股票賺錢的契機;許多公司的產品銷售,由於具有明顯的淡旺季區分,因此營收也會出現高低峰的差別。電子業的「五窮、六絕、七上吊」的狀況,就是明顯的例子之一。
觀察公司產業營收的季節性變化,常常可作為投資決策時的參考,尤其是出現一些不尋常的狀況,例如「淡季不淡」或「旺季不旺」時,都可提供投資人判斷公司營運是否提早出現重大轉變的依據。
整體而言,每月營收所代表的營運意義可分為6個等級,包括對股價極為不利的「旺季低於淡季」與「旺季不旺」;此外,相較於正常情況下的「旺季旺」與「淡季淡」,一家公司的營收若出現「淡季不淡」,甚至「淡季贏過旺季」,背後的意義,通常都有令市場投資人極為興奮的題材。
上述的投資的邏輯,其實與已故「經營之神」王永慶終身奉行的「冬天賣冰」哲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冬天賣冰的經營原則強調的是,如果在冬天大環境不利的氣候下,冰店都能賣的了冰,到了夏天氣溫逐漸升溫時,必定能讓冰店的業績出現爆發性的成長,因為這家冰店在冬天時,已經透過各種行銷策略或成本控制的手段,達到戰勝市場的營運目標。
冬天賣冰的逆向思維,同樣也適用在股票的操作策略上,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一家公司的營運如果呈現淡季不淡的現象,就投資上或許就蘊藏著非凡的意義;尤其對於那些產業淡旺季原本就非常分明的公司而言,淡季不淡,甚至淡季勝過旺季的精彩故事,通常都是預告股價將大漲的前兆。
網龍(3083)在2008年年底時,便出現了這樣的精采故事,當時慶龍透過專訪董事長王俊博的過程中,發掘到在傳統營運的淡季期間(10月~12月),網龍竟可繳出比旺季7~9月更好的營收,營運的好表現不僅讓人印象深刻,更激勵隔年網龍的股價直奔台股股王寶座,從原本不到100元的價格狂漲到519元。有興趣的訂戶,可延伸閱讀:【前進第一線:專訪網龍(3083)董事長王俊博】一文。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孫慶龍的投資部落格》網址:sie.com.tw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