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再加上飲食過量、營養不均衡、熬夜、睡眠不足以及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等原因,導致身體產生各式各樣的毛病,這些毛病輕則可以忽略,重則影響日常生活,甚至給人帶來極大的困擾及恐懼,「暈眩」就是其中一種讓人痛不欲生的毛病。
「暈眩症」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暈眩」發生時有什麼前兆?是否有辦法根治?本期「理財我最大」請到台灣耳鳴學會理事長賴仁淙醫師,來談談惱人的耳鳴及暈眩,讓我們跟著賴醫師一起來「理健康」!
噪音、老化、服藥過量 聽力退化
當外界沒有聲音,但自己卻感覺到有聲音,這就是耳鳴。通常當外界有巨大噪音,且超過內耳所能忍受的程度,內耳的毛細胞可能受到傷害時,就會產生耳鳴,這是內耳受到傷害時產生的一種回報機制,目的是要提醒人採取保護措施。
賴仁淙表示,門診常見造成內耳受傷的噪音主要有:傳統慶典的鞭炮聲、職場上的器械運轉聲,以及部隊打靶訓練的射擊聲等,當這些聲音超過內耳所能負荷的程度時,耳鳴就會發生,若身處噪音之中又未做好保護措施,內耳就會受到傷害。
除了噪音之外,另一個造成耳鳴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老化,人類大約到了五十五歲聽力就會逐漸變差,屆時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耳鳴。除了噪音及老化會使聽力退化之外,服藥過量是第三個造成聽力退化的原因,賴仁淙表示,幾乎所有的藥物,不論是中藥或西藥,或多或少都有耳毒性,因此若不希望聽力太早退化,一定要減少服用藥物。第四個使聽力退化的原因是生病,如梅尼爾氏症就是屬於內耳的疾病,其他如感冒引發的中耳炎、病毒感染、腫瘤等等,都有可能使聽力退化。
大部分醫生對耳鳴都有誤解,有些醫生會告訴患者,耳鳴一輩子不會好,但實際上賴仁淙經過長期追蹤病人後發現,雖然聽力不會恢復,但大部分病人的耳鳴症狀都會自己停止。
賴仁淙分享了他三年前到英國交流時聽到關於耳鳴的「阿控門理論」,這個理論是說大腦裡有一個位於中腦的快樂中樞叫「阿控門」,這個神經核是耳鳴的開關,在耳鳴產生後三個月左右,「阿控門」會因為覺得耳鳴很討厭,而把它過濾掉,讓大腦聽不見耳鳴的聲音。
睡不好、壓力大 容易誘發耳鳴
「阿控門」跟睡眠系統及情緒系統連得很緊,這就是為什麼當睡眠不足的時候人通常都快樂不起來。如果「阿控門」失控,本來被過濾掉的耳鳴就會被釋放出來,所以睡不好或壓力大而誘發耳鳴在臨床上很常見。
因此,要治療耳鳴首先要把睡眠系統控制好,睡眠系統控制好了,阿控門及快樂系統就能正常運作,耳鳴就能順利被過濾掉。控制睡眠最簡單的方法是吃安眠藥,問題是阿控門同時也是上癮中樞,很容易會造成藥物上癮,到最後阿控門失去功能後,耳鳴就無法治療了,所以用藥物控制睡眠是一個非常手段,最終還是要回到生活減壓,同時要有耐心的讓睡眠系統慢慢回復正常。
此外,想要晚上睡得好,就要嚴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太陽下山之後就不要運動,因為運動會產生安多酚讓人感到興奮愉快,這樣的興奮心情約能持續六個小時,因此,夜間運動很容易影響到正常的作息。
賴仁淙說,有些病人因耳鳴就診,但追究其成因其實是精神疾病所造成,耳鳴只是其中一種表現方式,這類患者應該轉診精神科,針對病因進行診治,才能有效解決耳鳴的問題。
危險因子 更年期、睡眠呼吸中止
例如一些更年期女性因睡眠問題產生耳鳴,此時應該治療的是更年期的問題而不是耳鳴的問題;又如一些體型較胖的中年男性,因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到睡眠品質也會產生耳鳴,必須要處理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才能有效解決耳鳴。
從以上這兩個例子不難看出,為什麼耳鳴的患者多半集中在四十至五十歲的中年男性,以及五十歲左右的中年女性,因為他們的睡眠系統常常因為上述兩大因素而失控,使得阿控門過濾耳鳴的能力消失,以前的耳鳴就跑出來了。
內耳包括耳蝸、前庭及半規管,其中前庭及半規管負責維持人體的平衡,所以,耳朵的功能不只是「聽」,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是「平衡」。當內耳出現問題時,大部分會造成聽力受損、產生耳鳴,甚至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
賴仁淙表示,八○%的暈眩病人是因為內耳的前庭出現狀況,所以真正的暈眩專科是神經耳科,也就是耳內科。他回想起一九九一年赴美進修時,治療暈眩不只透過耳內科,同時也透過外科手術。當時面對受暈眩所擾,痛不欲生的梅尼爾氏症患者,治療的方法就是開腦找出平衡神經後剪掉,讓病人一輩子不會再受暈眩所苦。但近五年來,因內耳減壓器這一類替代方案的出現,讓梅尼爾氏症需要做手術的病人剩下不到五%。
偏頭痛、耳石症、吃藥 易致暈眩
賴仁淙表示,梅尼爾氏症是內耳疾病中最有名也是最迷人的一種,因為它千變萬化,而且過程起起伏伏。真正的梅尼爾氏症病人只占所有暈眩病人的十分之一左右,患者會有耳鳴,同時兩年內會出現聽力障礙,慢慢地會喪失聽力。
梅尼爾氏症患者在前五年會很痛苦,除了聽力不穩定外,暈眩說來就來,這段期間耳鳴可以說是他最重要的貼身保鑣,因為暈眩之前耳鳴會先響,患者會感到耳悶、耳塞,悶脹到一個程度後就會像車輪爆胎一樣,接著就會持續三至五個小時的天旋地轉、噁心嘔吐,嚴重的都能吐出膽汁。許多患者為了避免下一次的發作,一輩子都在服藥,因為暈眩發作時的感覺實在太難受。
最常發生暈眩狀況的是有偏頭痛體質的女性,幾乎占門診的五○%。另一個常見的就是耳石症,也就是耳朵裡半規管中有一個部分出了問題,只要經過調整就可以治好;第三則是因吃藥所引起的暈眩,例如服用高血壓藥物等。
雖然都說「預防勝於治療」,但很多時候是基因決定命運,我們的體質在一出生就已經被決定了,例如有偏頭痛體質的女性在更年期就非常容易產生暈眩的狀況,讓她們的更年期比一般人更難熬。
耳鳴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
偏頭痛體質是天生的,除了要有良好的睡眠以外,飲食的控制也能幫助避免偏頭痛的發生,賴仁淙提醒,像是巧克力、乳酪以及柑橘類水果,都容易誘發偏頭痛,會使得偏頭痛體質的人容易產生暈眩,因此要避免食用。一般的暈眩症患者,則要儘量避免食用發酵類食品如優酪乳、養樂多等,堅果類也要少吃。
耳鳴跟疼痛一樣是生理性的反應,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如果人類失去對疼痛的知覺,就不知道要保護自己;同樣的,如果不會耳鳴,產生噪音時也不知道要保護耳朵,所以大家對耳鳴應該要有正確的認識。
賴仁淙表示,治療耳鳴,最需要改變想法的是醫生,醫生們應該要用善意、正面的態度看待耳鳴,不要恫嚇患者,避免造成患者恐懼,同時醫生一定要不斷學習新知,不要停留在過去錯誤的治療方式,才能真正地幫助耳鳴患者。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