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漲民生用戶 恐難撐過今年第4季 3條線索藏伏筆 下一次電價漲到你家 (2022-07-07 財訊 文/陳雅潔.圖/本刊資料室)
「這會是一個又長、又熱,又昂貴的夏天!」美國投資銀行JP Morgan在6月中旬所提出的投資重點,開宗明義就是市場關注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美、甚至全球各國消費者的痛中之痛。通膨飆升,讓今年夏天全球的能源和電力價格達到近年高峰,連台灣也終於在凍漲4年後,讓電價開始反映成本。
根據《財訊》報導,經濟部在6月27日召開今年上半年第2次電價審議委員會後,公布自7月1日起的電價新制,針對產業用電大戶平均調漲15%,排除6類受疫情衝擊的內需產業,約有2.2萬戶因此增加電費負擔。至於住宅用電在1000度以上者也調漲9%,估計有36萬戶的電費會因此受到影響。整體而言,平均漲幅為8.4%。
批發價怎會高於零售價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在記者會上特別說明,「感謝所有委員以智慧、耐心討論,這是一個影響最低的調整。」
《財訊》報導指出,即使產業界仍有聲音表示調漲15%「不能接受」、「希望溫柔一點」,但據台電估計,此次電價調整方案對高達97%的電力用戶不會造成影響,經濟部官員透露,「真的算很客氣了」。也由於小商店、低壓用戶、高中以下學校及多數家庭用戶都沒漲到,對物價指數也僅影響0.043個百分點,影響確實很低。不少原來深恐電費暴增難以度過炎炎長夏的民眾,回家攤開電費收據後,都發現漲價根本不關自己的事。
不過,若你真的以為無須再擔心電價影響你荷包這回事,可能又太樂觀了。事實上這次政府調漲電價的邏輯,無論是顧及民生或選情,從3個線索已透露出下一步漲到你家電費,其實是大有可能的。根據《財訊》分析:
第1,工業電價超越民生電價,其實並不合理。簡單地說,特高壓、高壓用戶由於用電量大,多半配有直供輸電線路,單位成本較低;但民生用電需要複雜的輸配電系統,才能滿足家家戶戶的需求,供電成本比較高,電價也比較高,這是零售價格高於批發價的邏輯。因此除了馬來西亞、中國及少數歐盟國家,其實多數國家都是民生電價高於工業電價。
但這次僅針對產業用戶漲價後,台灣的特高壓用電均價調漲為每度2.5705元,高壓用戶甚至達3.1039元,民生用電卻維持在2.5596元。產業界人士就認為,即使不討論推動節能、環境永續是人人有責,並非只有產業該努力,電費誘因對消費者的影響也很重要,光是這種「批發價高於零售價」的怪象就說不過去。
補台電錢坑仍要靠漲價其次,這次漲價對台電的財務困境是杯水車薪,但穩定供電的各項投資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以台電截至今年5月累積虧損已突破千億元的情況,再漲一次電價也不令人意外。其實電價審議委員會於3月底的固定會議中,考量俄烏才剛開戰導致國際原物料市場大幅震盪,當次會議沒有做出結論;想不到戰爭拖了超過幾個月,又冒出通膨攪局,台電的虧損錢坑也愈滾愈大,因此才加開了6月底的臨時會。…(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