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赴德設廠效應備受關注,德經處新任處長蘭依樺表示,至少有25家供應鏈廠商有意跟進台積電腳步,前往德國、捷克等地投資。不過德經處提醒,台廠前往德國投資時須留意員工溝通、公會文化和福利制度差異所帶來的挑戰。
德國經濟辦事處新任處長蘭依樺(EvaLangerbeck)6月底上任,今天首度與媒體交流時表示,隨著台積電赴德國設廠,不僅能增加當地就業機會,也能加速先進技術發展,這對德國和整個歐洲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機會。
她透露,目前至少有約25家供應鏈廠商有意願跟進台積電腳步,但除了德國薩克森邦,供應鏈廠商也可能選擇捷克等鄰近國家設廠。
近期台灣半導體供應商組團赴捷克考察,德經處的服務執行單位博智顧問有限公司新任總經理戴佩玲表示,雖然捷克土地取得成本較便宜,不過德國水電等基礎建設完善,更有利台廠投資布局,也能就近供應台積電等客戶,廠商可能會思考在德國設立辦公室,但是將工廠設在捷克。
戴佩玲表示,未來將有800名來自台灣的台積電工程師,以及相關供應鏈廠商進駐德勒斯登。同時,今年台德啟動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目前首批來台實習的德國學生已結業,規劃明年擴大辦理,招收更多德國學生來台。
至於台廠赴德投資,戴佩玲點出有4大挑戰。首先是面子問題,由於德國員工對老闆講話比較直接,反觀台灣老闆會希望員工講話尊重,因此需要適用不同的溝通模式;此外,德國沒有加班文化,尤其現在許多年輕人認為下班時間不應被打擾,比較注重自由時間。
戴佩玲說,台、德公司的福利制度也有所不同,德國人比較重視休假制度、員工福利等;公會溝通更是一大挑戰,不過由於台積電德國廠是與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和恩智浦(NXP)合資成立,相信有助於解決公會問題。
台積電赴德設廠除深化台德關係,也推升台灣的能見度,吸引德國企業投資。蘭依樺表示,機械、生技、物流、綠能和數位健康等德國業者展現對台灣投資的興趣。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趨勢下,德國企業也會依照產業群聚、勞力成本等考量,選擇落腳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