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華智能開發印尼摩鹿加省西蘭島的森林碳匯,總面積約14.4萬公頃,正在申請認證階段。國際碳權核發機構Verra批准的檢測認證集團近日赴西蘭島實地驗證,走訪森林樣地及當地社區;若福華通過驗證,最快可在1年內展開交易。
摩鹿加省(Maluku)西蘭島(Seram)距雅加達約2560公里,要抵達該島嶼得先到第一站安汶(Ambon)。從雅加達搭機得花3個半小時才能抵達安汶,因時差關係,抵達安汶時通常已入夜,隔日才能搭約兩小時的渡輪抵達西蘭島。
西蘭島土地近9成是森林,自然資源豐富。福華電子子公司福華智能與印尼合作方亞洲資產公司(Asia Assets Developments)合作,共同開發面積約14.4萬公頃的西蘭島西部森林,預期未來每年可取得當地森林碳權100萬噸,並同步取得前幾年的碳權。
碳權驗證項目繁雜
不過,取得海外碳權這條路「工程浩大」,須赴偏遠的森林地多次考察,與當地政府和社區培養信任關係,再由具國際公信力的機構查驗開發計畫,通過後才能得到可交易的碳權額度。
福華智能在印尼的投資是台灣目前在海外最大型的碳權開發案,最近終於走到最後一哩路,也就是驗證階段。國際碳權核發機構Verra批准的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近日派兩名人員赴西蘭島實地驗證,他們使用全球最普及的森林碳權認證方式,即碳驗證標準(VCS)。
華測認證公司人員與印尼專家在福華智能與合作方陪同下,在西蘭島待上3天,到不同森林樣地確認土地權屬及植物樣貌,還拜訪地方政府單位和多名社區居民代表,並確認當地社群主動參與REDD+計劃。
REDD+是碳權類型其中一種,意指「減少開發中國家毀林與森林退化所造成排放」,並加上森林復育和永續管理概念。
福華智能聘請的紅樹林及沉香復育專家、台灣大學博士陳開憲表示,Verra驗證項目是依照福華當初申請的內容為主,除驗證REDD+類型的方法學外,還確認開發計畫是否符合CCB標準,意指包括氣候效益(Climate Benefits)、社區效益(Community Benefits)及生態效益(Biodiversity Benefits)3個要素。
陳開憲解釋:「對第三方查驗機構而言,符合原本的方法學是最基本(要素);更重要的是有無社區主動參與,及當地社群是否同意且支持開發計畫。與此同時,也要釐清森林土地的權屬。」
碳權方法學受質疑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去年初曾報導,質疑Verra一項雨林保護計畫誇大實質減碳成效,引發外界對碳權計算的方法學,以及碳權對氣候是否真有保護作用的討論。
陳開憲解釋,因外界高度關注碳權驗證方式,促使國際相關機構推動更嚴苛的驗證標準,以確定碳權能對氣候保護有幫助。
獨立治理機構「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去年推出核心碳原則(CCP)試圖解決誠信問題,並用於評估專案的有效性。
陳開憲表示,「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增加許多嚴苛要求,像是森林保護期限至少要40年以上,以及須靠大數據方式,觀察森林10年以上的變化,呈現毀林的證據等。
他指出,聯合國已計劃為全世界的碳權市場制定更嚴謹的框架標準,但目前仍在研議中,需要一段時間。
看好未來碳市場
自願性碳權市場積極透過建立規範以獲得社會信任,陳開憲認為,國際碳權市場仍有龐大發展空間,尤其各國持續落實淨零減碳,加上歐洲聯盟去年10月為展現維護氣候的雄心,實現碳中和,開始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讓大家知道減碳是「玩真的」。
陳開憲表示,台灣是世界重要的生產國,要出口到其他國家,有強烈的碳權需求,「國內雖有各式節能減碳的方法,但再怎麼減仍還不夠,所以一定有自然碳匯或自然碳權的需求」。
他指出,台灣所有森林都受到保護,且台灣並非開發中國家也非聯合國會員國,所以無法以REDD方式開發碳權,走向國際就是其中一種方式。
福華智能總經理馬瑾瑤指出,福華投資印尼碳權是因為永續議題不僅是世界趨勢,也是企業與國際接軌關鍵。她說:「台灣碳市場的開發仍屬於早期階段,因此希望可以盡快加入市場,除了能幫助台灣企業,也可以幫到國際企業。」
馬瑾瑤表示,福華在印尼的碳權開發案已進入驗證階段,因為得花上大量資源和時間,預計需再花1至2年實踐,未來將透過各國碳權交易所及國際碳交易網站等管道交易。
面對碳權恐淪為「漂綠」(greenwashing)的質疑,馬瑾瑤表示,碳權是企業節能減碳及使用綠能外,解決地球暖化最後一哩路。因為企業仍需要碳權,尤其是自然碳權,以更早達到碳中和目標,國際碳市場未來發展相當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