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老店革命拚翻身 邱森彬:光寶科從未輸給競爭對手中央社記者曾仁凱台北30日電 (2025-03-30 09:55:19)

股號2301,光寶科是台灣天字第1號的電子股,出身自美商德州儀器(TI)的3名同事宋恭源、林元生、吳安豐,因看好LED(發光二極體)的發展趨勢,決定自立門戶,1975年創辦「光寶電子」,從中和小公寓的「起家厝」發跡,一路走過半世紀。

今年剛好是光寶科50歲生日,坐在知名建築師姚仁喜設計、充滿簡約藝術感的光寶總部大樓內,光寶科總經理邱森彬接受中央社獨家專訪。

翻開光寶科發展史,宛如電子業的發展縮影。在百花齊發的年代,光寶集團旗下擁有多家上市公司,業務範圍橫跨光碟機、印表機、顯示器、電源供應器、鍵盤、手機機殼、按鍵、相機模組、固態硬碟等。邱森彬說「光寶科什麼都有,而且許多產品都做到世界第一。」

可惜像手機按鍵,後來被智慧型手機的觸控螢幕取代,而光寶科旗下的建興電子,昔日為全球光碟機龍頭,但隨著儲存裝置變革,及雲端串流時代來臨,也成為時代的眼淚,去年光寶科正式結束光碟機事業。

對此,邱森彬雲淡風輕表示,「光寶科沒有輸給任何競爭對手,是輸給時代」,這對於一家半世紀老店而言,尤其是身處日新月異的科技產業,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如同春夏秋冬。

邱森彬強調,停產光碟機純粹是順應產品壽命的終結,光寶科「to be number 1,to be last 1」,一直留守到最後,成為最後一家光碟機製造商。今年2月,SONY(索尼)也宣布關閉最後一座Blu-ray藍光光碟工廠。

邱森彬認為,對一家半世紀老店而言,最難的是「革自己的命」,為此,光寶科過去幾年積極汰弱留強,並於2021年啟動「精實聚焦」策略,公司內部全面盤點各產品事業,「打不贏人家的,不是核心發展重點的,全部砍掉。」

他細數,2018年光寶科出售相機模組事業部給中國立景創新公司,2019年出售SSD(固態硬碟)部門給日本東芝記憶體公司,2022年再把負責印表機等產品的影像事業部售予中國立訊集團旗下,如果再加上去年結束光碟機事業,幾個產品線加起來,相當於光寶科自己收掉1年近千億元的營收事業。

這造成過去幾年光寶科營收下滑,但同時間公司獲利卻不減反增,毛利率更是屢創新高。光寶科創辦人宋恭源驕傲向中央社記者表示,「PC產業已經成熟,毛利率低,以前大家常說『毛3到4』(意指毛利率3%至4%),光寶科現在做很多新的東西,毛利率至少2成起跳。」

邱森彬也強調,光寶科努力精實的同時,不斷重新聚焦,並開展新賽道。目前光寶科3大主要事業,其中「資訊及消費性電子部門」負責傳統的個人電腦、遊戲機等電子產品。

「光電部門」、「雲端及物聯網部門」則是光寶科近年積極衝刺的高價值事業,朝向系統、次系統,及解決方案發展。前者是光寶科起家的老本行,如今已轉型汽車電子、道路智慧化系統等新領域發展;後者則成功搭上這兩年熱門的AI伺服器、資料中心等新商機。

邱森彬說,2021年剛啟動精實聚焦策略時,光寶科的資訊產品部門仍占公司一半營收,當時公司設定了「433」轉型計畫,希望把資訊產品部門營收降到4成,光電部門與雲端部門各占營收3成,打造產品組合的黃金比例。如今,這個目標已順利達陣。

受惠AI浪潮席捲,今年前2月,光寶科的雲端部門營收占比一舉衝破4成,資訊產品部門占營收比重則降到4成以下,兩者出現黃金交叉。

光寶科法說會中,邱森彬對著全場法人與媒體宣布,光寶科精實聚焦的階段性任務已完成,接下來將在新賽道上全力衝刺,公司營收也將重回成長軌道。

企管專家觀察,光寶科透過不斷的併購、整併、精簡、出售,宛如變形金鋼,讓公司能夠與時俱進,成功打破一代拳王魔咒,宛如企業經營管理的教課書。

光寶科走過50個年頭後,邱森彬說,隨著公司獲利率提升,獲得投資人認同,過去5年光寶科市值翻了1倍,從1000多億元成長到2000多億元,他期許下一個5年、10年,光寶科的市值能不斷繼續翻倍。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84333.81 1,846.33 2.24%
以太幣ETH 1813.28 18.30 1.02%
瑞波幣XRP 2.13 0.11 5.19%
比特幣現金BCH 300.19 6.34 2.16%
萊特幣LTC 84.42 2.66 3.25%
卡達幣ADA 0.662380 0.02 3.24%
波場幣TRX 0.240039 0.01 2.66%
恆星幣XLM 0.259818 0.00 0.46%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