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供應鏈「大遷徙」?銷美iPhone將全面轉向印度製造 (2025-04-25 16:15:00)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在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之際,蘋果決定加快供應鏈遷移腳步,據《金融時報》報導,蘋果計劃在今年將所有銷往美國的iPhone機型轉移至印度組裝生產,以閃避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電子產品祭出的高額關稅。一旦該計劃全面落實,預估在2026年前、印度年產iPhone量將突破6,000萬支、等同翻倍成長。

目前,美國仍是蘋果最重要的單一市場,2024年出貨量占全球比重高達28%。面對川普政府提出「對等關稅」的主張,後續又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達145%關稅,蘋果選擇提前轉向布局,以降低中長期的地緣政治風險。

根據《彭博》報導,蘋果截至2025年3月底財年內,在印度組裝的iPhone總值高達220億美元,年增60%,約占全球iPhone產量的五分之一。其中多數生產由富士康(Foxconn)在泰米爾那都州超大廠區進行,塔塔電子(Tata Electronics)接手原緯創(Wistron)與和碩(Pegatron)在地組裝線後,亦逐步擴大產能。

今年初在關稅衝擊下,蘋果市值一度蒸發約7,000億美元,公司快速調整策略,優先出口印度製iPhone至美國市場,搶在關稅生效前提前鋪貨。根據IDC數據顯示,蘋果2025年第一季iPhone出貨量達5,790萬支,年增10%,突顯其避稅壓力下的備貨節奏幾乎是上緊發條。

不過,儘管蘋果產品的組裝作業能逐步移出中國,但零組件供應仍高度依賴中系供應鏈。根據《金融時報》分析,若蘋果欲將10%完整供應鏈移出中國,恐需長達8年的時間。

莫迪政府積極推動「印度製造」政策,蘋果亦成最大受惠者之一,不僅享有生產掛勾補貼(PLI),並可能取得27億美元新一波電子製造與半導體補助。對照美國本土缺乏足夠勞動力與產業聚落,印度在基礎建設與政策支援下,已成為蘋果最具戰略意義的組裝中心。

Futurum Group執行長紐曼(Daniel Newman)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指出:「蘋果此舉展現出超高執行力,迅速調整策略以應對川普帶來的關稅風險,是維持成長動能的關鍵」。蘋果預計在下週公布財報,屆時外界將關注關稅對財務的中長期影響、印度產能擴充能否達標以及後續對中國供應鏈的定位和策略。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03874.35 335.52 0.32%
以太幣ETH 2551.12 -58.91 -2.26%
瑞波幣XRP 2.39 -0.16 -6.37%
比特幣現金BCH 396.54 -6.14 -1.53%
萊特幣LTC 99.49 -1.63 -1.61%
卡達幣ADA 0.766983 -0.03 -4.07%
波場幣TRX 0.273621 0.00 -0.44%
恆星幣XLM 0.293524 -0.01 -3.44%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