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現併購潮打造自製產業鏈 應對技術封鎖中央社台北16日電 (2025-06-16 15:19:04)

中國半導體出現併購潮,自今年以來,中國上市半導體相關產業至少發布23份併購公告。專家表示,地緣政治壓力迫使企業加速整合,打造國產產業鏈,應對外部技術封鎖,但併購潮可能引發的風險仍須留意。

中國經營報14日報導,近期中國半導體市場迎來併購潮。國科微近日宣布收購中芯國際旗下中芯寧波94%股權;海光信息也宣布以1159.67億元規模,換股合併中科曙光;今年3月,揚傑科技、北方華創等公司也相繼發布併購公告。

報導指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中國A股半導體相關產業已披露至少23份併購公告,若自2024年算起,已至少有50份併購公告,涉及交易金額累計超過人民幣4000億元(約新台幣1.6兆元),包括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晶片設計、半導體設備材料、晶圓代工及封裝製造等上下游公司。

統計數據顯示,自2024年以來,半導體及電子行業併購投資,大多在10億至100億元之間。

CHIP中國區實驗室主任羅國昭表示,自「國家大基金」二期開始,中國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明顯由海外收併購轉向發展國內細分產業鏈,且此一趨勢在2024年「國家大基金」三期成立後變得更為明朗。

以華大九天日前收購芯和半導體為例。羅國昭表示,隨著收緊中國EDA全球供應鏈的訊息被釋放出來,中國半導體產業也意識到,需要擁有更強大的EDA產業抵禦風險,成為催生此次併購的重要背景。

瑞達恆研究院經理王清霖表示,地緣政治壓力迫使中國企業加速整合關鍵技術斷點,以應對外部技術封鎖。在國際局勢加劇半導體供應鏈風險的背景下,加速補強國產產業鏈,成為保障產業安全發展的戰略選擇。

不過,專家也提醒併購潮可能帶來的風險。王清霖表示,部分併購可能會因跨領域能力不足引發問題,資本套利行為則會導致高估值標的商譽泡沫。此外,大企業過度集中也可能擠壓中小企業的創新空間。

此外,在收購過程中,往往會引發收購方之間的敵意競爭及惡意行為。羅國昭表示,避免內捲式的惡意和無謂消耗,是監管者和涉及併購的企業應該極力避免的。

王清霖建議,應該建立技術適配性評估機制,透過專項基金保護生態多樣性,確保併購真正服務於技術突破,而非規模虛增。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07266.66 176.11 0.16%
以太幣ETH 2428.24 4.31 0.18%
瑞波幣XRP 2.18 0.04 1.74%
比特幣現金BCH 492.18 -13.01 -2.57%
萊特幣LTC 86.40 1.57 1.85%
卡達幣ADA 0.563706 0.00 0.88%
波場幣TRX 0.275828 0.00 0.92%
恆星幣XLM 0.238184 0.00 0.5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