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納實體清單管制出口 專家:在地供應重要性漸增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16日電 (2025-06-16 18:27:51)

經濟部近日將華為、中芯等中企納入實體清單,若國內廠商欲出口給實體清單上的企業,應事前獲得許可。台廠指出,華為營收占比不高,且不是從台灣廠接單,影響不大。

專家分析,自2018年美中科技戰以來,大多數台廠已與華為劃清界線,但此次政策仍凸顯「在地供應」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廠商產能調度將更具挑戰性。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15日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近日召開跨部會實體清單審查會議,基於防止武器擴散及其他國安考量,於6月10日發布,新增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緬甸、中國大陸涉及武擴活動等601個實體,其中包括華為、中芯等中資企業。

針對華為遭出口管制,供應鏈的光學鏡頭廠大立光表示,不評論單一客戶。印刷電路板(PCB)與載板大廠欣興僅表示,尚在釐清中。

不願具名的台廠指出,華為營收占比不高,且不是從台灣廠接單,影響不大,理論上經濟部不會管制台廠在海外的出貨,但是必須持續觀望相關效應,例如其他陸系客戶像是小米、vivo、OPPO等可能擔憂風險,進而影響未來在台廠下單的狀況。

台灣經濟研究院資深分析師邱(日正)芳對中央社記者表示,華為自從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後,集團內部強力推動「國產替代」,包括自行研發鴻蒙系統及零組件、透過投資或尋找當地供應商,試圖減少對海外進口的依賴。中國政府相當支持這個方向,使得華為的本土零組件供應比重持續提升。

邱(日正)芳分析,台灣PCB廠商在中國產能比重超過60%,可就近供應中國市場,加上中國本土PCB廠商眾多,產能甚至高於台廠,除非是極少數特殊規格,否則此次限制對台灣PCB廠的直接影響不大。

她進一步解釋,目前中國本土ABF載板產能相對不足,儘管透過政府扶植,能量產的廠商及產能仍有限,可能須依賴進口。不過,像臻鼎-KY等台廠在中國ABF載板產能擴充迅速,可就近供應華為,顯示部分台廠已採行「China for China」策略。

邱(日正)芳觀察,自2018年美中科技戰以來,台灣大型廠商多已清楚相關出口管制紅線,並已陸續調整,此次國貿署的規定更像政策宣示,確認既有立場,實際影響有限。國貿署此次列出涉及武擴活動等601個實體,台廠需先行盤點自身與受管制企業的關係。

邱(日正)芳認為,在地供應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無論是中國市場要求中國製造,或美國市場未來可能要求美國製造,都促使企業調整全球產能布局,以符合各市場需求及規避貿易壁壘,未來廠商在產能調度上將更具挑戰性。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09891.16 4,188.06 3.96%
以太幣ETH 2590.61 184.75 7.68%
瑞波幣XRP 2.28 0.11 4.96%
比特幣現金BCH 497.39 -3.30 -0.66%
萊特幣LTC 89.95 6.71 8.05%
卡達幣ADA 0.596616 0.05 10.04%
波場幣TRX 0.285800 0.01 2.49%
恆星幣XLM 0.243283 0.02 7.87%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