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九號首顆衛星2028升空 有望支援沿海偷渡監測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18日電 (2025-06-18 14:37:47)

攸關台灣全天候對地取像觀測能力,國家太空中心今天表示,2顆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福衛九號,分別將在2028年、2030年升空,有望支援國土、海面監測需求,且未來若台灣SAR衛星數量夠多,就有可能得以辨識從沿海偷渡進入台灣的中國橡皮艇。

根據國家太空中心資料,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具全天候、日夜取像能力,適合多雲霧氣候的台灣,應用領域為環境監測、災害監視、海事安全、農業與森林、情資收集等。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針對「競逐太空:國科會太空科技發展佈局與未來藍圖」,進行專題報告,國科會副主委林法正、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任吳宗信等人列席備詢。

民進黨立委林宜瑾質詢時指出,中國前一陣子破壞台灣海底電纜,意圖干預台灣的通訊自主,加上俄烏戰爭殷鑑,凸顯出低軌通訊衛星網絡的重要性,她並關心台灣目前相關戰略為何。

林法正表示,目前國家太空中心規劃打造首批6顆低軌通訊衛星,第1顆衛星的酬載是外購,第2顆酬載會自主研發,後4顆則將藉由衛星製造產業化平台,帶動國內業者發展衛星系統製造與整合技術;若遇緊急狀況,也可以跟國外大型衛星星系合作、承租。

同時,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質詢時關切,台灣遙測衛星計畫中的2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九號」發展進程。

吳宗信表示,依照目前規劃,福九第1顆衛星將於2028年升空,第2顆則於2030年升空,在台灣自主的SAR衛星發射前,國內多半需透過商業購買取得相關服務。

鍾佳濱詢問,國科會以及國家太空中心有無可能以SAR技術支援國土、海面監測需求。林法正表示,一定支持;吳宗信回應,技術上是有可能的。

鍾佳濱指出,軍方或海巡單位曾表示,岸上雷達難以辨識從沿海偷渡進入台灣的中國橡皮艇,SAR技術有無可能強化判別;吳宗信回應,如果台灣SAR衛星的數量夠多,就有可能做得到。

鍾佳濱追問,是否可不使用衛星,而是採用長滯空時間的無人機。吳宗信回應,這並非太空中心業務,但就他個人了解,若可以將滯空時間達十幾個小時的無人機,結合SAR等技術,再飛到一定高度,其實就可以實現大範圍觀察,且有機會達到非常好的監控效果。

鍾佳濱進一步提到逆合成孔徑雷達(ISAR)技術;吳宗信指出,SAR適合捕捉幾乎靜止的目標,但ISAR技術則可精準地拍攝動態標的,他也允諾可向有需求的相關政府單位提供技術諮詢。

根據鍾佳濱簡報,目前海軍已公開徵求,垂直起降型無人機需搭載ISAR。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18498.21 -1,670.77 -1.39%
以太幣ETH 4572.64 -18.02 -0.39%
瑞波幣XRP 3.09 -0.18 -5.40%
比特幣現金BCH 594.69 -24.03 -3.88%
萊特幣LTC 121.57 -8.89 -6.82%
卡達幣ADA 0.924519 0.08 9.90%
波場幣TRX 0.358592 0.01 1.77%
恆星幣XLM 0.424288 -0.02 -5.54%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