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憑證開戶將復辦 4大補強機制取代禁用 (2025-06-19 04:09:20)


詐騙集團濫用自然人憑證開立數位帳戶,造成大量冒名開戶案件,使得許多銀行停止此項開戶服務。金管會召集銀行公會及20多家金融機構開會,決議啟動4大防詐配套機制,預計3個月內陸續恢復自然人憑證開戶功能,若進度順利,最快9月中前即可全面回復受理。

日前有多家銀行因應詐騙風險,陸續暫停自然人憑證開戶作業,引發市場關注。此類憑證原具備高度安全認證機制,卻成為詐團操作的入口,不僅衝擊開戶流程,也激起民眾對數位金融身分驗證的信任危機。銀行公會與各大銀行在實務上雖願意恢復憑證開戶,但也普遍主張必須同步補強核驗機制,以降低被冒用風險。

對此,金管會表示,雖然自然人憑證具備高度資安等級,技術面並無破口,主要問題在於民眾遭不法集團誘騙,主動交出憑證與密碼。為防止此類人為疏失造成濫用風險,此次會議聚焦強化「身分核驗」與「風險管理」,並拍板4大應對機制,由各銀行彈性設計導入流程。

第1項為「他行實體帳戶交叉驗證」,即透過已開設之其他銀行實名帳戶進行比對,藉由既有認證紀錄加強身分確認。的2項是「行動電話門號驗證」,運用電信業者用戶資料進行雙重比對,有效降低冒用機率。

第3則為「限額管理」,由銀行依帳戶風險程度設定資金異動上限。例如,以自然人憑證搭配他行帳戶核驗者,可比照第一類數位帳戶,享較高每月轉帳額度;驗證層級不足者,則參考第三類帳戶控管,限制在每月5萬元以內。

第4項為「視訊驗證納入選項」,雖非強制措施,但建議銀行針對高風險業務場合,考量實施真人驗證機制。部分銀行如尚未完成技術建置,亦可暫以替代核驗方式因應,確保開戶流程安全無虞。

金管會強調,這波修正並非否定自然人憑證的安全性,而是改以補強管理制度取代「一刀切」的禁用作法。目前銀行公會正統整各行技術改造時程與進度報告,預估3個月內逐步恢復自然人憑證開戶服務。若個別銀行準備完善,可提前重啟。此外,各行應加強前線行員的識詐教育,提升辨識可疑交易與驗證異常警覺性,維繫整體數位金融環境穩健發展。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17859.15 328.44 0.28%
以太幣ETH 2956.02 -2.31 -0.08%
瑞波幣XRP 2.77 0.04 1.29%
比特幣現金BCH 506.03 -25.63 -4.82%
萊特幣LTC 93.17 -1.08 -1.15%
卡達幣ADA 0.721399 0.01 1.53%
波場幣TRX 0.301792 0.00 0.28%
恆星幣XLM 0.432910 0.07 20.35%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