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綜合所得稅申報剛結束,財政部旋即公布「2023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初步核定統計專冊」,揭示台灣稅制下的貧富繳稅差異與節稅策略。2023年全台共有688.3萬戶完成綜所稅申報,其中301.6萬戶「免繳稅」,占比43.8%。這當中有356戶年收入超過200萬元,透過列舉扣除將所得淨額降為零,完全免繳稅金,甚至有15戶年收逾500萬也不用納稅,引發社會對租稅公平性的議論。
據瞭解,高所得卻免繳稅的申報人,主要靠捐贈政府機關與醫療費用列舉扣除,成功壓低課稅基礎。這2項扣除皆無金額上限,且可全額抵稅,成為高資產戶偏好使用的節稅工具。例如年收700萬元以上者,2023年合計列舉扣除額達31.7億元,其中98%來自上述2項支出。換句話說,「捐得多、扣得多」,就能合法清空稅單。
進一步觀察這356戶高收入者,年所得200萬至300萬元有293戶,300萬至400萬元33戶,400萬至500萬元15戶,500萬至700萬元6戶,700萬至1,000萬元2戶,1,000萬至2,000萬元5戶。還有2戶年收突破2,000萬元,也因精準操作而成為「免稅戶」。
然而統計也顯示,高所得族群對整體稅收的貢獻相當可觀。2023年所得淨額逾500萬元的申報戶僅約6.4萬戶,比率不到1%,卻繳出高達2,079億元的綜所稅,占整體稅收的43.3%。尤其所得淨額逾千萬元者約1.3萬戶,繳稅1,194億元,占比近25%。
報告同時發現,國人的所得差距相當懸殊。2023年最低5%申報戶,平均總所得僅4.3萬元,最高5%則衝上540.8萬元,兩者相差125倍。雖然綜所稅不計入免稅項目與移轉支出,但我國家庭吉尼係數為0.339、個人為0.272(數值越大表示所得分配越不均等),仍低於美、日、韓等國。
地區間的貧富分布也呈現強烈對比。台北市松山區中華里以平均收入526.6萬元,首次登上全台最富里的寶座,不過所得中位數僅98.4萬元,顯示財富集中於少數人手中。反觀新竹市關新里雖退居第2名,平均收入461.4萬元,中位數也高達347.9萬元,堪稱是全台最「均富」的社區。
在縣市層級上,新竹市、新竹縣與台北市名列前3,台東、屏東、南投則處於末段班,區域財富差距依舊明顯。財政部強調,會持續關注高所得戶的報稅狀況,並檢討相關制度,避免形成制度性漏洞。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 |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