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對陸曝險跌至新低 盧森堡首度躍升第2大 (2025-07-04 04:40:55)


國銀海外市場布局出現轉變。央行公布今(2025)年第1季我國銀行業海外風險統計,國銀對外直接風險總額重返上升軌道,達6,139.79億美元,較前1季上揚145.84億美元、季增2.43%。其中,對美國曝險持續擴大、穩居首位已長達39季,而盧森堡則首次超越中國大陸,成為國銀第2大海外曝險地區,顯示出區域資產配置的微妙變化。

觀察各主要地區曝險情況,美國仍為我國銀行最集中投資市場,2025年首季曝險金額為1,800.66億美元,主要受信託資產配置成長,與銀行間授信活動擴張帶動,單季增加30.69億美元。相較之下,對中國大陸的曝險則延續收斂趨勢,2025年第1季降至461.18億美元,不僅創下2019年第4季以來新低,更被盧森堡的461.25億美元「篡位」,退居第3名。

央行表示,這是自2017年第3季以來,中國首度被其他國家擠出前2名位置。從整體趨勢來看,國銀對美曝險自2021年來節節升高,對中曝險則自2021年高點595億美元起連續3年下滑,平均每年減少近45億美元。兩者差距自2023年第2季首次突破千億美元以來持續擴大,今年第1季差距拉大至1,340億美元,寫下歷史新高。

盧森堡曝險水位快速竄升,主因在於其為國際基金註冊重鎮,國銀透過信託資產提高對當地基金投資,加上歐元升值4.03%帶來匯兌效益,推升曝險季增19.22億美元。反觀國銀對陸銀行間的債券與金融商品投資降低,以及對其海外分行拆款縮水,導致整體曝險季減8.2億美元。

整體來看,國銀前10大曝險國依序為美國、盧森堡、中國大陸、澳洲、日本、香港、英國、新加坡、韓國與越南,合計曝險金額達4,484.77億美元,占總額73.04%,季彈1.2%。其中越南重新擠入前10名,反映區域性資產配置再調整。央行強調,目前對陸曝險減少以短期現象視之,是否構成結構性趨勢仍待觀察,而面對中國經濟放緩與政策寬鬆風向,各銀行須審慎評估後續風險變化。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17512.65 1,526.42 1.32%
以太幣ETH 2939.06 -15.77 -0.53%
瑞波幣XRP 2.73 0.18 7.20%
比特幣現金BCH 510.30 -8.02 -1.55%
萊特幣LTC 92.46 -2.34 -2.47%
卡達幣ADA 0.706292 0.03 4.38%
波場幣TRX 0.301021 0.01 2.45%
恆星幣XLM 0.384585 0.08 27.03%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