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揭中國投資政治黑幕 吳思鍾:周永康奪走我在中國土地潘永鴻 (2025-03-11 14:43:3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台積電赴美國投資引發的「疑美論」,西陵電子創辦人吳思鍾今(11)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表達看法,他認為,美國總統川普是一位聰明的政治人物,其行動背後有精確的計算,主要目標是確保美國產業利益,但不會直接與台灣爭奪台積電的經營權。他指出,川普的團隊中有企業家馬斯克,對中國與台灣市場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半導體佈局上,川普的策略並非單純的打壓,而是尋求符合美國利益的最佳方式。


吳思鍾分析,川普向來強調「讓美國再次偉大」,因此希望透過台積電在美國的大量生產,來提升美國的經濟實力與國際競爭力。然而,他認為,川普不會笨到直接與台灣對立,企圖奪取台積電的經營權,因為台灣在半導體領域的技術優勢極為明顯,即使美國有意爭奪,也難以成功。


吳思鍾指出,台灣的民眾對台積電的支持度極高,即使面臨經濟壓力,許多人仍願意投入資金救助台積電,這種熱情與凝聚力讓台積電在全球市場中具有獨特的競爭力。因此,他認為,對於疑美論的擔憂應有所警惕,但無需過度解讀,台灣仍然掌握著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


回顧台積電及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吳思鍾表示,經濟問題不應被政治立場所左右,產業發展應基於市場與科技的演進。他指出,1980年代政府高層如孫運璿、李國鼎等人推動台灣進入半導體產業,這一決策是影響深遠的戰略佈局。


吳思鍾說,當時台灣的半導體技術發展仍處於初期階段,政府為了培育這一產業,不僅派遣曹興誠、史欽泰等人前往美國學習,也邀請張忠謀回台,並向企業家如王永慶等人募資。然而,由於當時民間對半導體產業的理解有限,加上政府財政資源有限,推動過程充滿挑戰,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台灣最終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


吳思鍾強調,台灣能夠在全球經濟動盪、產業外移潮中站穩腳步,正是因為40年前奠定的堅實基礎。他認為,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對台灣的貢獻極大,甚至可以說是繼蔣經國總統之後,對台灣經濟發展影響最深遠的關鍵人物。


談及兩岸經貿關係,吳思鍾表示,台灣最有資格評論中國產業發展的人,就是他與曹興誠,因為他們都曾在中國經商,並因此受到打擊,曹興誠因為公開批評中國而遭針對,而他本人則在中國經歷漫長的法律訴訟,長達13年。


吳思鍾認為,中國內部的政治與經濟環境錯綜複雜,並非僅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人掌控,許多官二代與利益集團介入政策決策,導致貪污腐敗橫行,使企業經營環境充滿變數。


此外,吳思鍾回憶1992年兩岸關係發展的關鍵時刻,當時香港的兩會會談後,中國國台辦曾主動聯繫工商界,希望促進兩岸經濟交流。他受邀帶領300名企業家訪問中國,並與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會面,提出包括投資保障、勞動法規、金融往來等建議,甚至建議中國在基礎教育中加入法治觀念,促進企業管理與社會穩定。李鵬對此表示高度認同,並邀請他在北京進行示範投資。


然而,他在中國的投資最終還是遭遇困境,吳思鍾表示,1998年時,他在中國擁有一塊12萬平方米的土地,後來卻被中國紅二代及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書記周永康等人強行奪走。他直言:「我在台灣當時遭遇李登輝打擊,而我在中國的土地也被搶走,兩岸都受到壓力與風險。」這段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產業外移並非單純的經濟行為,而是涉及政治與法律風險的複雜決策。


最後,吳思鍾認為,過去台灣企業紛紛前往中國投資,但如今中國內部政治風險升高,產業布局應更加謹慎。他強調,台灣能夠發展至今,依靠的是自身的技術與市場競爭力,未來應以「維持自主發展」為核心戰略,而非一味依賴外部市場。


照片來源:匯流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積電海外投資政府早布局 賴清德低調拜訪張忠謀制定對策


花東快評估案花蓮縣府交通部交鋒 沈伯洋怒轟:政治操弄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82091.24 -5,093.99 -5.84%
以太幣ETH 1837.77 -164.64 -8.22%
瑞波幣XRP 2.07 -0.27 -11.48%
比特幣現金BCH 301.38 -23.32 -7.18%
萊特幣LTC 85.24 -7.58 -8.17%
卡達幣ADA 0.663307 -0.07 -10.08%
波場幣TRX 0.233273 0.00 -0.70%
恆星幣XLM 0.264348 -0.02 -7.6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