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淨零轉型變失業潮 首重「棕色工作」轉銜nownews (2024-10-22 23:10:07)


根據勞動部報告,台灣2050淨零碳排政策下若無協助政策,2045年失業人數恐達2.8萬人。(示意圖/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勞動部今(22)日公布針對淨零轉型對勞動市場影響研究報告,指出在台灣2050淨零碳排政策下若無協助政策,2045年失業人數恐達2.8萬人。參與該研究學者指出,有7分之5的職業有機會無縫轉往其他職業,但也有7分之2的「棕色工作」(brown jobs)更須留意如何輔導轉型。

據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報告,運用模型推估對產業影響,部分高耗能產業,如燃氣業、砂石業、石化業在2050年將影響3成至8成的產業人口,若產業及政府未提出轉銜、協助,恐造成龐大結構性失業。



隨著減量目標愈趨嚴格,導致碳價持續攀升,加上再生能源發展有其極限下,預計2045年會達到失業高峰的2.8萬人。(圖/取自勞安所報告)


若改用影響人數分析,「衝擊重災區」就轉往電子零組件業、金屬製品業及批發業,明年分別預估會有10708人、5,977及7,266的就業可能受到衝擊;電子零組件業在2050年累計影響人數將高達4.4萬人。

據淨零政策對失業人數影響趨勢,隨著減量目標愈趨嚴格,導致碳價持續攀升,加上再生能源發展有其極限下,預計2045年會達到失業高峰的2.8萬人。

參與該計畫的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近年各國推動淨零碳排都會談到「公正轉型」,也就是有部分族群在淨零轉型過程之中會產生較不好影響,這時候政府及產業就必須要提前預防。

因此,這份報告最重要的用意是,這也是這份研究最大的預警作用,告訴政府及產業哪些行業、職業會受到影響,從業人口有多少人,以及這些人要怎麼轉換出去,避免未來出現結構性失業。

他表示,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推估,一些高碳排產業,如石油、煤炭開採等,大約會有700萬個職缺會消失,但是有500萬個職缺是有機會換轉往相同國家其他行業相同工作,或是到其他國家從事相同工作,例如石油公司的行政人員、工程技師是有機會轉往其他低碳排公司工作;剩下200萬的「棕色工作」(brown jobs),需要格外注意如何調整。

辛炳隆補充,台灣比較幸運地方在於,不像其他國家有龐大原油、煤炭開採產業支撐經濟,但換算下來,那麼將台灣約有7分之5的行業是可在沒有經過任何職業訓練,就可以轉到別行業的相同工作,剩餘7分之2的人可能就須透過職業訓練,來轉換行業。

若以2045年有2.8萬人受到淨零碳排失業計算,約有8000人是比較需要擔心是否有機會也可轉換行業。

他點評,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讓員工離開原本公司,而是要讓員工可以在公司內部轉型到綠色工作,像台電公司就反映針對火力發電廠從業人員,可以分成兩方面處理,像是年紀比較大的資深台電員工就會讓他在原職位到他退休,年輕員工就會協助轉到較有需求的綠電事業部門。

但占台灣產業比重較高的中小企業,公司內部或許就較難有相同空間進行轉換,也形成一大隱憂。

辛炳隆也坦言,中小企面對來自上游、品牌的減碳壓力,往往關鍵在於怎麼轉換製程所使用的能源,像是把燒煤炭、天然氣鍋爐改為電爐,但卻又往往陷入缺乏資金無從淨零轉型的窘境。

倘若,這些產業因為資金不足無法完成轉型,恐怕就會失去訂單,屆時就不會是公司轉型意願、底下員工能否職業訓練轉往其他工作的問題,「而是那麼這些公司就會直接完蛋,直接關掉、全體員工失業。」

總結而言,辛炳隆建議,政府必須要注意這些中小企在綠能轉型所產生的資金需求,期盼像是經濟部、金管會及財政部等部會應該建立起「綠色金融」體制。

其次,政府也要清楚那些新興產業有出現龐大的「綠領人才」需求,提前讓勞動部布局人力市場,否則會不知道可以轉到哪些領域。



相關新聞


淨零轉型釀結構性失業 勞動部:影響3成至8成的高耗能產業人口


發揮影響力!玉山ESG永續倡議行動逾160家企業加入 力拚淨零轉型


2050淨零排放!教育局響應無車日 鼓勵中年級以上學童低碳上學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92507.68 2,663.96 2.97%
以太幣ETH 3112.82 37.10 1.21%
瑞波幣XRP 1.09 0.04 3.38%
比特幣現金BCH 447.44 15.41 3.57%
萊特幣LTC 86.89 -0.17 -0.19%
卡達幣ADA 0.730830 0.03 4.06%
波場幣TRX 0.202244 0.00 1.38%
恆星幣XLM 0.231224 0.03 17.73%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