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樹生酒莊」選用黑后葡萄釀造的埔桃酒在多國獲殊榮,黑后葡萄是121年前來自日本「葡萄酒之父」川上善兵衛所創的岩之原葡萄園。樹生酒莊創辦人洪吉倍及高雄餐旅大學老師陳千浩等人昨天到川上善兵衛墳前獻酒、謝恩,場面感人。
埔桃酒2014年在法國釀酒師公會的世界酒類競賽Vinalies Internationales中榮獲金牌,之後分別在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匈牙利、美國、紐西蘭、澳洲、英國及日本分別獲得金牌、銀牌等殊榮。前總統蔡英文在國宴,以及時任駐美代表蕭美琴在雙橡園款待外賓曾選用這款酒,備受好評,堪稱台灣之光。
陳千浩今天接受中央社電話採訪時表示,追本溯源,「日本葡萄酒之父」川上善兵衛創立的岩之原葡萄園正是台灣最重要的釀酒紅葡萄黑后(Black Queen)的發源地,造就台灣今日葡萄酒產業。
陳千浩與洪吉倍昨天帶著在多國獲得殊榮的黑后紅埔桃酒重回位於新潟縣的岩之原葡萄園,由現任莊主遠藤正義接待。一行人在川上善兵衛的墳前獻酒報告說:「黑后葡萄酒釀造在『帝國台灣』任務達成,非常感謝您。」
陳千浩表示,日本明治維新從西方引進的葡萄酒文化席捲日本,受到浪漫酒文化感動的日本年輕人半田敏男隻身渡海到台灣,懷抱在「帝國台灣」開創葡萄酒產業的夢想。
半田敏男在赴台之前,1901年從東京農藝革進會購得白馬拉加(White Malaga)、康科德(Concord)、伊莎貝拉(Isabella)、Palestine等西洋葡萄品種以及日本本土的甲州品種,種植在新竹西門;除了甲州和Palestine之外,大多發育良好。
根據文獻,兩年後,半田敏男從岩之原葡萄園購入15種葡萄到台灣種植。1935年,台北帝國大學(現在的台灣大學)教授田中長三郎於台北帝國大學農場果樹園實驗種植了17種葡萄,報告中並記載10種葡萄品種的產量。
對於台灣葡萄酒尋根團的到來,岩之原葡萄園莊主遠藤正義認為這是一件大事,這在台日交流史上意義重大,整座酒廠昨天全體總動員接待台灣團。
根據陳千浩轉述,遠藤正義表示,沒想到該園培育出來適合日本的葡萄品種竟然開枝散葉,歷經100多年,選用該園培育出的黑后葡萄所釀製的埔桃酒如今在世界榮獲殊榮。
陳千浩說,「樹生酒莊」釀過葡萄酒的木桶,後來被蘇格蘭酒廠買去放威士忌。昨天樹生酒莊莊主洪吉倍就把這款威士忌送給遠藤正義,這瓶酒很珍貴,售價約新台幣7萬元。
陳千浩進一步表示,明治維新時受到西方浪漫文化的影響,當時內地(日治時代稱日本本土)的日本人到新天地台灣,帶進西方浪漫文化,想開創釀葡萄酒的產業,不斷地做實驗,進口多種品種,並在台灣尋找合適的土地種植葡萄。
當種植面積到達一定程度時,大東亞戰爭爆發,這些日本人返回內地。台灣農民延續夢想,以川上善兵衛培育的葡萄品種釀酒。
他表示,川上善兵衛從日本江戶幕府海軍負責人勝海舟接觸到葡萄酒知識後,散盡家財,研發葡萄酒。他所釀造的酒被當時的天皇品嚐後,備受喜愛,葡萄酒因此熱賣。
陳千浩笑談自己的葡萄酒外交夢想說:「我也希望當年『帝國台灣』醞釀出來的滋味,現在的天皇(日皇)也可以喝到。」
陳千浩提供的新聞稿顯示,到了戰後初期,日本人引入台灣的葡萄品種逾200種,其中鮮食用的巨峰(Kyoho)、義大利(Italia Ip65)及無子喜樂(Himrod seedless);釀酒用的金香(Golden Muscat)、黑后等,都是日治時期所挑選經馴化的葡萄品種。
尤其是在台中后里地區,日本人認為大甲溪沖積出來的砂礫土高地,具備排水性良好的地理條件,且日照充足,適合種植釀酒葡萄。因此,相中台中廳月眉山開始試種。此地正是戰後培育台灣品質最優良的黑后葡萄所在地。
洪吉倍表示,樹生酒莊一開始釀酒時遭遇許多挫折,所幸在台灣農業部農糧署引薦、委請陳千浩協助,加入白蘭地強化後的葡萄酒放入橡木桶中培養,經5年熟成,去蕪存菁、風味更加醇厚,散發豐富熱帶水果、太妃糖與蜂蜜滋味,才造就這瓶埔桃酒。
「吃果子,拜樹頭」。到川上善兵衛墳前獻酒致敬、謝恩,是洪吉倍、陳千浩多年來的夢想,昨天兩人帶著紀錄團隊前往岩之原葡萄園,一圓台灣葡萄尋根之旅的心願。
岩之原葡萄園官網顯示,川上善兵衛1890年創設岩之原葡萄園,致力於葡萄酒釀造,挑戰適合當地氣候風土的葡萄品種改良,進行1萬311次品種交雜改良之際,開發了貝利A麝香(Muscat Bailey A)等22個優良品種,這些品種釀製的葡萄酒廣受喜愛。
川上善兵衛1868年生於當時的越後國高田郊外的頸城郡北方村,是川上家的長男,名為芳太郎,後來襲名「善兵衛」。他父親體弱,28歲時離世,因此他7歲時就繼承家業。
川上的故鄉是豪雪地帶,農民常為豪雪所困擾,又因河川常氾濫,稻米被說成是「三年一作」。從小就看到故鄉困境的川上心懷「殖產興業、福國利民」的理念,希望能造福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