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大電芯廠量產! 台塑新智能王瑞瑜:新能源產業是「國安問題」周刊王CTWANT (2025-03-13 18:22:30)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總經理劉慧啓。(圖/陳曼儂攝)

[周刊王CTWANT] 全台規模最大的鋰鐵電芯生產基地、台塑集團旗下的台塑新智能,在彰濱工業區打造的台塑尖端能源2.1GWh電芯及模組廠已完工量產,13日正式對外曝光,已獲多國儲能系統訂單,今年將陸續出貨電動車的電池包,並成功研發美國AI數據中心所使用的不斷電系統,目標今年損益兩平。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呼籲,希望政府要多點關愛給新能源產業,因為這是關乎國安問題的關鍵基礎工業。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其實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早在1998年就注意到電動車市場,因此鴨子划水了很久,還有明志科技大學一起研究,這座彰濱電芯及模組廠去年12月開始量產,目前產能利用率七成,有些訂單已能看到明年上半年,因為我們生產的電池有高倍率的充放電能力,有些電動大巴業者都在等本土生產的電芯,已開始小量出貨,電動物流車業者也已下測試單。

「我們不只是做電池,而是新能源產業鏈。」劉慧啓表示,除了從電芯八大製程「合漿、塗佈、輥分、切捲、組裝、烘烤、注液、化成」到最終模組封裝與出貨,全程台灣製造、且高度自動化,也已買下附近24.83公頃的地,預計5到9年再投入400億元,做5GWh以上的電芯廠、殼體廠、模組廠、以及正極材料與其他金屬加工處理廠,從原料到回收都能做。

因應固態電池可能在2030年實現,王瑞瑜表示,也會持續投入資源在明志科技大學啟動研發計畫,預計會直接從磷酸鋰鐵跨入新世代的固態電池與半固態電池領域。

王瑞瑜表示,過去幾年,台灣平均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電池芯約2.9GWh、大約227億元的訂單,其中有90%是從中國進口,目前台灣要發展電動車、再生能源與AI,都要用到電池芯,電池已經變成戰略物資、國安問題,不能都靠國外。

王瑞瑜表示,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電池芯生產國,不只規模大,還有政府補貼,具價格優勢,目前台塑新智能的電池芯成本比中國高出1成多,還有關稅問題,歐美政府對相關產業也有政策補助,我們需要公平競爭的環境,台灣電池芯產業需要政府更多的關愛與支持。

王瑞瑜表示,擁有電芯技術是台灣目前的優勢,近來包括越南、日本、韓國、印度等業者也提到,想進入磷酸鋰鐵這個領域,但工廠建置至少3年以上,所以台塑新智能不只能供應本土市場,也可外銷到東南亞。

延伸閱讀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82700.45 -1,651.62 -1.96%
以太幣ETH 1812.89 -82.66 -4.36%
瑞波幣XRP 2.14 -0.06 -2.91%
比特幣現金BCH 303.57 -3.89 -1.27%
萊特幣LTC 86.46 -0.94 -1.07%
卡達幣ADA 0.669656 -0.04 -5.09%
波場幣TRX 0.230544 0.00 -0.76%
恆星幣XLM 0.267489 -0.01 -2.5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