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90年!美空軍第6代戰機波音得標nownews (2025-03-22 19:38:43)


川普宣布生產新一代戰機F-47,由波音獲得合約。(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當地時間週五(21日)宣布,授予波音公司(Boeing)一份價值上百億美元的合約,用於建造美國空軍新一代戰鬥機、同時也是全球首款第6代戰鬥機F-47。這也是繼二次大戰期間P-26戰機之後,波音自行研發的戰機再度獲得美國空軍訂單。

P-26曾擊落侵華日軍轟炸機

眾所皆知,波音以生產轟炸機、運輸機與民航機等大型軍民用機為主,但在1930年代曾研發單翼的螺旋獎戰機波音281,1932年3月2日完成首次試飛,隔年1月量產型獲得美國陸軍航空隊訂單,正式編號P-26A,成為美國陸軍航空隊第一架單翼、全金屬結構的戰鬥機。之最終美軍共採購136架。

P-26的武裝為機鼻內2挺白朗寧M1919中型機槍,機翼與機身下方都可以攜帶炸彈。但到了1940年代初期美軍體認到P-26性能不如日、英、德等國戰機,因而退出第一線作戰行列。1941年12月7日軍偷襲珍珠港時,少數還在夏威夷當地的P-26遭到日軍摧毀。

在中國戰場,1934年時波音也曾向中國推銷P-26戰機,外銷型號稱為波音281,由廣州軍閥陳濟棠購買10架,1936年兩廣事變爆發後,飛行員都投奔國民政府,之後納入中華民國空軍之下。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日開戰,同年8月15日日軍木更津航空隊20架九六式轟炸機首度轟炸南京,其中6架空襲江蘇句容機場。部署在江蘇句容機場的空軍第3大隊第17中隊起飛應戰,日軍九六式被擊落4架、傷6架,國軍的波音281受損5架無一被擊落。

併購麥道生產大黃蜂戰機

波音在二戰期間生產B-17、B-29等轟炸機,二戰結束後生產B-52轟炸機、KC-135空中加油機等大型軍機。1997年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遭波音併購後,成為美國境內唯一製造民航用廣體客機的公司,波音也開始生產原先由麥道研製的F-15、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戰機。

波音除了繼續生產F-15、F/A-18E/F等戰機外,也獲得美國空軍KC-46A空中加油機、T-7A高級教練機訂單。但F/A-18E/F戰機由於近年來在國際市場競標表現不理想,始終無法突破法國飆風戰機、洛克希德馬丁F-16、F-35的重圍找到新買家,因此在最後一批美軍訂單完成後,波音表示大黃蜂戰機的生產線將在2027年關閉。

波音近年在軍、民用飛機領域都陷入困境,波音737 MAX客機在2018、2019年2起空難造成近350人罹難,直到去年7月才與司法部達成認罪協商,免於和空難相關的詐欺訴究。航空公司也對波音生產客機的品質問題沒有信心。

為了淘汰服役60年的KC-135R空中加油機,美國空軍在2011年與波音簽約,研發美國空軍下一代空中加油機。新加油機KC-46A於2016年1月試飛成功。但是以波音767為機體改裝的KC-46A出現結構性裂縫問題,另外還有技術問題,導致交付時間被一再推遲,2019年美軍才獲得第一架KC-46A加油機。

F-47的成本將低於美軍現役的第6代戰機F-22,因為空軍機隊日後的第6代機數量將多於F-22。美國空軍目前擁有約180架F-22,這款地球上性能最強戰機單價約1.43億美元(約台幣47億)。川普稱第6代戰機已秘密研發5年,F-47將在往後10年間成軍,具備新的匿蹤和遠程打擊能力,並可與半自動無人機展開協同作戰,確保美軍比對手更具科技優勢。

由於波音之前在第5代戰機採購中敗給洛馬的F-35,波音贏得第6代戰機訂單算是一吐怨氣。



相關新聞


「高中儀隊競賽」北區初賽結果出爐!鶯歌工商奪冠 3校進軍決賽


柯文哲控遭北檢「不雅片」威脅認罪 法務部說話了


謝金河瞎扯馬英九停產IDF!馬辦要求道歉 停止國造戰機其實是他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83333.66 -1,018.41 -1.21%
以太幣ETH 1839.58 -55.97 -2.95%
瑞波幣XRP 2.19 -0.01 -0.64%
比特幣現金BCH 305.63 -1.83 -0.60%
萊特幣LTC 86.57 -0.83 -0.95%
卡達幣ADA 0.681289 -0.02 -3.44%
波場幣TRX 0.231460 0.00 -0.37%
恆星幣XLM 0.270699 0.00 -1.35%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