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紅隼火箭彈引爆中科院、陸軍衝突 17年4度交手秘辛曝光 (2024-12-04 00:00:00)



(記者王烱華/台北報導)陸軍司令部上月初邀媒體參訪中科院研發的「紅隼火箭彈」射擊訓練,卻在裝備簡介上把中科院對外公布的400公尺有效射程,修改成220公尺,導致紅隼火箭彈性能備受質疑,更成軍事迷熱議話題。據了解,中科院去函要求陸軍更正,但陸軍已讀不回,《菱傳媒》深入調查,中科院與陸軍因紅隼火箭彈已「結怨」17年,這次射程爭議,是第四度衝突。



國軍過去一直使用66火箭彈(M72)作為反裝甲武器,其有效射程為200公尺,陸軍日前公布紅隼火箭彈射程為220公尺後,許多軍事專家抨擊中科院謊報紅隼火箭彈400公尺有效射程,還譏笑「紅隼有效射程僅比66火箭彈多20公尺,但66火箭彈僅需2萬多元,紅隼一具卻要價10萬元,性價比根本不成比例」,中科院多次發新聞稿澄清,仍難平息外界質疑、批評聲浪,身為導火線的陸軍卻始終默不作聲。



一名熟知紅隼火箭彈研發歷程的A先生向《菱傳媒》透露,紅隼火箭彈從研發之初就頻遭陸軍嫌棄,研發過程中陸軍也多所掣肘,三度給中科院碰軟釘子,即便後來海軍、憲兵、海巡等單位都陸續向中科院簽署採購,唯獨陸軍採購後又有意見,引爆雙方第四波衝突。





陸軍提供給媒體的紅隼火箭彈裝備簡介,把中科院對外公布的400公尺有效射程修改成220公尺(紅框處)。


步訓部公文促研發 卻不給需求單



A先生透露,紅隼火箭彈的誕生,其實源自於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一紙函文。2007年12月,中科院接獲時任陸軍步兵訓練指揮部暨步兵學校指揮官劉鴻鳴中將函文,建議中科院研發新型反裝甲火箭或改良國造66火箭彈。當時中科院雖已長達30年以上未投入開發新一代反裝甲火箭,但考量國造66火箭彈已服役逾40年,基於國防自主使命仍展開技術評估。



A先生指出,中科院任何建案都必須有兵監單位提出需求,方能建案進行研發,但2009年中科院研發初期,陸軍卻一直未提出兵監需求函,時任系統製造中心主任朱銘清少將為此親率研發團隊拜會步訓部,仍未獲步訓部提供需求函,中科院被迫以有限的營運基金,自行進行開發。



先拒借測場 又不協助作戰測評



不僅如此,研發期間中科院為尋找合格測試場地也費盡艱辛,紅隼火箭彈評估射程可達400公尺,但軍備局轄下宜蘭大福兵試場只能滿足300公尺射距,中科院為此向陸軍南測中心借用測場。



A先生透露,2011年10月中科院原已協調陸軍南測中心同意出借測場,所有彈藥、測裝均已備便,但測試前一晚,南測中心臨時通知取消,理由是測場只能提供制式武器彈藥訓練使用,中科院二度遭陸軍掣肘後,只能輾轉另尋場地,最後才獲海軍陸戰隊三軍聯訓基地協助,利用該基地進行測試。



2012年間紅隼火箭彈逐步完成全系統開發,同年9月順利完成研發測試(DT),當時中科院再委請陸軍兵監單位步訓部,協助進行初期作戰測評(IOT&E),但步訓部又不願意。



所幸當時海軍陸戰隊原本使用的石魔(SMAW)反裝甲火箭彈即將用罄,必須尋求建案籌補,時任海軍司令董翔龍上將為此下令海軍陸戰隊協助中科院進行初期作戰測評,才讓紅隼火箭彈「起死回生」。2013年6月,海軍陸戰隊官兵親自操作紅隼火箭彈,最終順利通過作戰測評。



2014年11月,時任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指示,將紅隼火箭彈納入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驃悍操演」執行項目,並向中科院採購紅隼火箭彈600餘枚,中科院如期於2015年至2016年陸續依約完成解繳。2018年至2020年,海巡署為衛戍東南沙戰略要域,也與中科院簽署採購紅隼火箭彈600餘枚。2019年至2020年,憲兵指揮部跟進以軍事投資建案方式,向中科院採購700餘枚紅隼火箭彈。



眼見海軍、海巡、憲指部陸續採購紅隼火箭彈,2022年4月陸軍後勤指揮部也函文中科院,打算採購5千枚紅隼火箭彈。期間,中科院也赴步訓部協助教育訓練,完成60人次師資訓練,讓陸軍早日建立師資能量。





陸軍司令部11月6日邀媒體到陸軍南測中心,參訪義務役射擊中科院研發的紅隼火箭彈。


跟進採購後有意見 質疑實彈射擊安全



A先生透露,陸勤部雖向中科院採購5千枚紅隼火箭彈,事後卻又指稱紅隼火箭彈有安全疑慮不符該部所需。雙方第三度因紅隼火箭彈出現意見不合的對峙情形。



後經國防部訓次室及陸軍司令部戰訓處等單位出面召開協調會,直到今年8月陸軍司令部才定調,委請中科院協助陸軍完成實彈射擊訓練,中科院隨即針對首批製繳「紅隼訓練雷指器」再次教學,協助步訓部成立師資種子教官,在步訓部測場射擊40枚,射擊結果均正常,確認可安全訓練無虞後,步訓部始願意展開教學任務。



據了解,中科院驗證紅隼火箭彈穿甲能力可貫穿「軋壓均質裝甲」(RHA)達30公分,均有測試報告、相片及全程錄影等佐證資料,但上月6日陸軍在南測中心實施新兵義務役射擊訓練時,卻提供未向中科院查證的穿甲深度(低碳鋼及學理計算)及有效射程的資訊給媒體,而非中科院的正式操作手冊,再次引發軒然大波。



對於A先生的爆料,中科院不願回應,但中科院證實,從2007年自主研發紅隼火箭彈迄今,陸軍在人力、物力、經費及測場等方面均未予以支持,導致中科院在完全沒有陸軍支持下,無法循國軍正常科研建案程序辦理,但中科院仍基於提升國軍戰力的使命,以自有營運基金試研製紅隼二型火箭彈。至於陸軍方面至截稿前未回應此事。







更多新聞:



獨家/國防部官兵加薪方案出爐 志願役5千元、戰鬥加給2至3千元



幕後/吳宗憲合體館長「簽賭不傷天害理」 退役檢察官群組怒轟他退群抵制


菱傳媒原始網址:幕後/紅隼火箭彈引爆中科院、陸軍衝突 17年4度交手秘辛曝光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95863.92 -2,811.99 -2.85%
以太幣ETH 3349.82 -142.14 -4.07%
瑞波幣XRP 2.17 -0.15 -6.65%
比特幣現金BCH 439.13 -31.14 -6.62%
萊特幣LTC 103.22 -5.10 -4.71%
卡達幣ADA 0.870357 -0.07 -7.06%
波場幣TRX 0.251760 0.00 -1.78%
恆星幣XLM 0.358529 -0.04 -10.81%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