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各式謊稱應用區塊鏈技術及虛擬貨幣相關的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刑事局上周公布內政部警政署「165 打詐儀錶板」最新數據,去年 12 月警方受理詐騙案件達 1 萬 7766 件,財產損失金額高達 124 億 3543.3 萬元。其中,詐騙手法前五名分別為假投資詐騙、網路購物詐騙、假買家賣家詐騙、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及假中獎通知詐騙。
刑事局也特別邀請資深藝人譚艾珍及股市名人賴憲政,分享自身遭遇詐騙的經驗。譚艾珍坦言,她曾因假冒檢警的詐騙手法受害,雖然手法老套,但詐團的手段像病毒般「不斷進化」,讓人防不勝防。除了希望用自身的慘痛經驗讓全民都有「識詐感」之外,她也呼籲年輕人多關心長輩,避免長輩因缺乏數位知識成為詐騙目標。
「教育才是防詐的核心!」尚澄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蔡昆洲在接受《幣特財經》採訪時強調,在加密貨幣熱度甚囂塵上的今日,新手小白要特別對助記詞的重要性有充分認識,絕不能輕易交付他人。
詐騙手法進化!五大詐騙變體如何深入加密世界?
如何防範?教育與科技雙管齊下
蔡昆洲提醒,用戶在不熟悉加密貨幣的操作或技術時,不應輕易投入相關投資,然而加密貨幣投資畢竟具備一定門檻,「如果你真的不了解加密貨幣,建議選擇股票、不動產等相對穩定的實體投資。」
蔡昆洲並建議投資者應尋求正規投資管道,認明已完成洗錢防制法遵聲明的 VASP 平台業者,並對「高回報」計畫保持高度警惕。他同時指出,隨著詐騙手段不斷升級,用戶應建立「資產安全意識」,妥善管理加密貨幣錢包,並避免將大額資產放在熱錢包中。另外最重要的是,助記詞是加密貨幣錢包的核心,絕對不能輕易交給他人。他建議用戶將助記詞手抄下來,存放於安全地點,而非使用數位設備保存,以免遭到駭客攻擊。
若發現資金遭竊,應第一時間保存鏈上交易記錄,並建議可使用 MistTrack 或 Arkham 等分析工具,追蹤可疑金流。同時,應聯繫交易所協助阻斷資金流動,而非立刻採取對立行動,避免延誤追回時間。
針對加密貨幣詐騙的法律規範已較為完備,但在執行面仍面臨挑戰,特別是在跨國詐騙案件的追查上。對此蔡昆洲建議,應加強執法效能,並完善現行《個資法》的修正,例如引入集體訴訟制度及更明確的賠償機制,為因個資外洩而受害的民眾提供救濟。
【本文作者張詠晴/幣特財經】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