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今日新聞] 死囚黃麟凱昨(16)晚伏法,為台灣近5年來首次死刑執行,長期在矯正機構服務的心理師陳柏任今日感嘆,黃麟凱年紀輕輕走上無法饒恕的生命道路,對台灣社會所有人都是悲劇。作為心理師,曾有更生人一開始告訴他不想改變,但最後仍戒毒。陳柏任認為死刑雖然結束了一個人的生命,但無法解決導致犯罪的深層原因,他會持續幫助受刑人找到重新開始的道路,而不是放棄他們,社會應持續關注犯罪的根源,提供更生人更多支持,避免更多生命被浪費。
陳柏任說,他知道許多人對這次的死刑執行感到欣慰,這反映了社會對正義的渴望,他非常理解,也認同。然而作為心理師,他感到惆悵,惆悵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反對死刑,或是因為認為應該廢除死刑,而是因為作為心理師,他看到許多人即使曾犯下錯誤,透過努力和支持,依然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陳柏任說,黃麟凱事件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場悲劇,包括受害人、受害人家屬、黃麟凱本人以及發生這個事件的台灣社會。黃麟凱在19歲如此年輕的年紀,走了一條無法被饒恕的生命道路,這正是他持續在矯正機構服務的原因,陳柏任想在跟這些受刑人工作的過程中,幫助這些受刑人除了在這個犯罪迴圈中輪迴,看到人生的其他可能性,而他對受刑人的期望正源於相信人性有改變的可能,這也是心理工作的核心價值。
陳柏任提到,上個月曾有更生個案對他說:「我以為你在監所內說會找時間來看我是隨便說說,像我們這種人不值得你跑這麼遠來看我。」還有去年9月, 一個個案在監所內在碰面第一天就告訴他:「心理師你不用想要改變我,我沒有想要改變,也沒有打算戒毒。」三個月後出監前的最後一次碰面那位個案對他說:「心理師我還是沒有想要改變,但我想再問問你,如果有一天我改變心意了,我想改變,我可以怎麼開始。」上週陳柏任在監所外跟他碰面,對方說:「我已經開始戒毒。」
陳柏任說,他時常在思考犯罪行為本身,還包括這背後的心理與社會問題。死刑雖然結束了這個人的生命,但它無法解決導致犯罪的深層原因。他對受刑人的溫柔,不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值得原諒,而是因為他相信,他們能透過努力找到改過的機會。這樣的改變,不僅是對他們個人的救贖,更是對社會的保障。每個改過自新的更生人,不僅是社會的負擔減少,更可能成為社會的貢獻者。
陳柏任表示,他能理解受害者家屬的痛苦,也理解社會對正義的期待,作為心理師,他還是會持續幫助他們找到重新開始的道路,而不是放棄他們。持續關注犯罪的根源,為更生人提供更多支持,避免更多生命被浪費。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