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觀點專家林宏文主持!台灣軟硬體、產業在AI浪潮下有哪些發展機會?孫敬 (2025-02-20 17:09:13)




林宏文以《AI講堂:智慧生成新顯學》為題,邀請4位產業專家探討台灣產業如何應用、結合AI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記者/孫敬 Archer Sun


趨勢觀點專家兼媒體人林宏文今(20)日出席主持「第八屆《Hit AI & Blockchain》人工智慧暨區塊鏈產業高峰會」,以《AI講堂:智慧生成新顯學》為題,與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呂正華、美國安卓樂資本(Andra Capital)董事長林家振、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台灣大哥大新科技事業發展副總經理韓昆舉,共同探討台灣產業如何應用、結合AI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富邦內部信:蔡明忠揭全新「Copilot計畫」!不會大幅縮減人力


[caption id="attachment_165212" align="aligncenter" width="2048"]

左起:趨勢觀點專家兼媒體人林宏文、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呂正華、美國安卓樂資本董事長林家振、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台灣大哥大新科技事業發展副總經理韓昆舉、KNOWING新聞創辦人暨總編輯楊方儒。(圖/孫敬拍攝)[/caption]


台灣輕軟體重硬體,恐影響產業發展速度


「飛機有一個引擎雖然可以飛,但他要承受的壓力就比較大。」呂正華觀察,台灣高速發展AI的這個時間點,對過去2-30年來的ICT產業來說是很好的機會,然而台灣長期重硬體輕軟體,軟硬體基礎實力不平衡間接影響產業發展速度。2024年10月呂正華自數位發展部退休,轉任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發現,工總成員也有不少導入生成式AI的需求,對Deepseek這類低成本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出現,呂正華認為這有助於業界布局各式AI應用。


Deepseek之所以能在台灣有這麼高的討論度,除了開源低成本外,另一個關鍵在於中國和台灣中文語系互通,「DeepSeek是開放式架構,xAI也是,而Palantir甚至還協助破獲美國史上最大龐氏騙局主腦馬多夫案。」參與過馬斯克xAI、Palantir投資案的林家振表示,台灣關注AI不應拘限鄰近國家,歐洲Mistral AI、日本Sakana AI、xAI也都是很好的學習案例,但也認同Deepseek是在AI產業眾多項目中,少數有突破性發展的公司之一。


對快速變革的AI時代,林家振觀察,普遍的AI公司平均16個月訓練成本會減半,比摩爾定律18個月還快,「我們投資的AI公司每年訓練成本降低90%。」舉凡xAI、OpenAI都是這種類型,透過Transformer(一種深度學習架構)每隔一年可提升2倍左右效能,今年開始每年演算法有望增進4倍。


只有AI還不夠,虛實整合、接地氣的應用才是重點


「在虛實整合的世界,只談AI是不夠的。」林日璇例舉去年4月Meta將AI放入自家Ray-Ban眼鏡,擁有多模態(文字、語音、影像、聲音、影片)模型,還包含空間、熱量跟慣性測量單元(IMU),林日璇認為下一世代的應用,機器人需有實現虛實整合的能力,人機協作有效協作並讓使用者清楚辨識真實世界。


然而虛實整合的瓶頸,卻是開發者不一定知道如何透過遊戲引擎(Unity)或虛幻引擎(Unreal)打造3D場景、物件與互動模式,因此虛實整合的多模態生成式AI,如對話就能打造3D空間、互動式物件,從虛實整合資料庫串起所有需要的資料。


回歸日常生活,人們有感的AI工具也同等重要。韓昆舉以台灣大哥大為例,公司將AI客服服務進一步深入,打造出跨語言的AI辨識工具,例如中文、英文、台語交雜的對話內容,部分內容也開源給其他企業使用,「台灣是少數國家會在對話中出現多個語言。」台灣大哥大內部會議即時會議紀錄、翻譯都已經相當成熟,也開發出即時多語言影片字幕,未來持續走向務實、接地氣的應用。


這篇文章 資深觀點專家林宏文主持!台灣軟硬體、產業在AI浪潮下有哪些發展機會?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94763.15 808.90 0.86%
以太幣ETH 1797.48 27.48 1.55%
瑞波幣XRP 2.19 -0.01 -0.66%
比特幣現金BCH 374.48 18.01 5.05%
萊特幣LTC 87.56 3.23 3.83%
卡達幣ADA 0.720936 0.00 -0.14%
波場幣TRX 0.243328 0.00 -0.91%
恆星幣XLM 0.291023 0.01 3.69%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