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來襲,龍眼農民的翻身機會?——從氯酸鉀催花技術談起News586 郭嘉良-嘉義 (2025-03-27 15:33:51)




【News586/記者侯姵伃報導】


近年來,暖冬已成為台灣農業不得不面對的挑戰。過去被視為「好種、好管、好賣」的龍眼,如今卻因為氣候變遷,開花不穩,讓農民的收成變成一場賭局。然而,科學技術是否能為農民找到一條穩產的出路?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下稱嘉義分所)近期發表的氯酸鉀催花技術,似乎給了龍眼農民一線希望。這項技術能在暖冬或開花異常的情況下,提高龍眼抽花穗的比率至 68~80%。如果技術普及,龍眼農民是否能擺脫氣候變遷的陰影,甚至迎來產業升級的新契機?


從煙火堆裡發現的突破口


談到氯酸鉀催花技術,就不得不提屏東科技大學的顏昌瑞教授。故事要追溯到 1990 年代,當時顏教授發現寺廟旁的龍眼樹總是結果纍纍,經過多年研究,他才確定答案竟然藏在「鞭炮」裡。原來,煙火中的氯酸鉀成分促進了龍眼開花,讓這些樹比其他地方的龍眼更容易結果。不過,這項技術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氯酸鉀屬於管制藥品,取得不易,加上早期的土壤施用法每株需要 1 公斤,既昂貴又不安全,導致推廣受限。此外,台灣的龍眼樹多半種在坡地,樹齡高、根系深,傳統的施肥方式效果不佳,甚至可能造成樹勢衰弱。





技術改良,能否成為暖冬對策?


嘉義分所近期的改良,讓催花技術迎來突破。他們改用葉面噴灑的方式,大幅降低氯酸鉀的使用量,並針對不同時節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在秋冬季對成熟枝梢施用氯酸鉀,可以啟動龍眼的開花機制,讓來年的花期提前,避開市場供應過剩的時段,提升農民收益。而在 2 月上旬催花,則能補救暖冬導致的開花異常,確保當年度的穩定收成。如果這項技術能夠成功普及,不僅龍眼農民能穩定收益,連仰賴龍眼花蜜的蜂農也能因此受惠,減少春季蜜源短缺的問題。換句話說,這不僅是一項農業技術的突破,更可能帶動相關產業的共榮。





挑戰與機會並存,農民該如何選擇?


然而,任何技術的應用,都伴隨著風險與成本。氯酸鉀畢竟是化學物質,長期使用是否會對土壤與生態造成影響?此外,這項技術的學習門檻與應用成本,是否會讓小規模農民難以負擔?暖冬已是無法逆轉的趨勢,龍眼農民唯有透過技術創新,才能在這場氣候變遷的博弈中站穩腳步。但真正的解方,不應只倚賴單一技術,而是透過整體農業政策的支持,讓產業從「被動因應」轉為「主動調適」。當農民擁有更多選擇權,或許才能真正翻轉困境,迎來穩定的未來。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82231.14 -320.78 -0.39%
以太幣ETH 1790.25 -33.31 -1.83%
瑞波幣XRP 2.02 -0.07 -3.35%
比特幣現金BCH 292.47 -10.85 -3.58%
萊特幣LTC 81.36 -1.67 -2.02%
卡達幣ADA 0.638957 -0.02 -3.40%
波場幣TRX 0.233437 -0.01 -2.21%
恆星幣XLM 0.257727 -0.01 -2.37%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