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新AI工具重創媒體流量 各大外媒尋求「後搜尋時代」解方彭夢竺 (2025-06-13 11:34:23)




在網路普及的世代之下,數位新聞取代了依廣告、訂閱收入維生的紙本出版,走道如今的AI當道,又再一次衝擊新聞業。台灣媒體一直在為「媒體議價制度」努力,眾多學者都盼政府盡速立法,確認「新聞有價」,否則新聞產業將變「慘業」。在美國,因為Google推出的AI搜尋新策略,使得傳統新聞網站流量大幅滑落,各大知名媒體開始尋求解方。記者彭夢竺/綜合報導


在網路普及的世代之下,數位新聞取代了依廣告、訂閱收入維生的紙本出版,走到如今的AI當道,又再一次衝擊新聞業。台灣媒體一直在為「媒體議價制度」努力,眾多學者都盼政府盡速立法,確認「新聞有價」,否則新聞產業將變「慘業」。在美國,因為Google推出的AI搜尋新策略,使得傳統新聞網站流量大幅滑落,各大知名媒體開始尋求解方。


[caption id="attachment_162694"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00"]

Google近來推出的AI工具,包括「AI Overviews」與「AI Mode」,導致傳統新聞網站流量大幅滑落。(圖/123RF)[/caption]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Google近來推出的AI工具,包括「AI Overviews」與「AI Mode」,使用者不再需要點擊連結查閱原始網站,而是直接得到Chatbot類型的答案,導致傳統新聞網站流量大幅滑落,衝擊營收數字和公司營運,對新聞業形成嚴厲衝擊。


報導引述Similarweb的統計指出,《哈芬登郵報》、《華盛頓郵報》等網站的有機搜尋流量,在過去3年幾乎腰斬;財經媒體《Business Insider》4月份流量較2022年同期暴跌55%,導致該社大規模裁員;《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執行長Nicholas Thompson曾在內部信中坦言:「Google流量可能降至接近0,我們必須迅速轉型!」他們努力透過改進應用程式、增加紙本發行量、增加活動來與讀者建立關係。


報導提到,Google的主管表示,公司正轉型為「解答引擎」,不再僅提供搜尋結果,而是透過AI模式以對話形式回應問題,因此使用者點擊率下降顯著。同時,《華盛頓郵報》出版人William Lewis示警:「不用點連結就能得到完整答案,對新聞業是嚴重威脅。」為此他們展開緊急行動,與以往被忽略的受眾重新建立聯繫,並開拓新的收入來源,為「後搜尋時代」做好準備。


為突破AI衝擊,多家媒體正積極布局訂閱、活動和直接觸達讀者等新模式,但整體而言,新聞網站的推薦流量仍趨減少。此外,部分媒體也開始以法律手段保護內容,像是《紐約時報》對OpenAI、微軟提告,《華爾街日報》母公司News Corp則控告AI新創公司Perplexity。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這篇文章 Google新AI工具重創媒體流量 各大外媒尋求「後搜尋時代」解方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19424.94 707.28 0.60%
以太幣ETH 4625.42 398.21 9.42%
瑞波幣XRP 3.23 0.10 3.05%
比特幣現金BCH 603.79 24.48 4.22%
萊特幣LTC 130.87 10.58 8.80%
卡達幣ADA 0.850960 0.08 9.95%
波場幣TRX 0.355927 0.01 3.17%
恆星幣XLM 0.445222 0.01 3.29%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