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大師黃日燦 看好企業走出新氣象(2013-01-17 14:12:45 理財周刊 | 邱智慧)

黃日燦/《黃日燦看併購》作者
台灣大學法學學士、美國西北大學法學碩士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在紐約、香港及台北執業多年,現為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Jones Day)台北分所主持律師暨全球大中華業務主持人,亦為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副理事長。


國內景氣燈號終於擺脫藍燈的憂鬱陰霾,走向黃藍燈的緩步復甦,行政院長陳?透露,二○一二年因國際景氣不佳而影響出口產值,內需成長力道不足也是極需解決的問題。

身為亞洲四小龍的台灣,近年來經濟表現不若以往,面對大陸的崛起,台灣更增加許多考驗,企業應該如何改變,才能迎向未來的挑戰呢?節目特別邀請「併購大師」黃日燦,與大家分享當前台灣企業的發展。

改變成為企業最大挑戰

主持人問(以下簡稱問):當初如何走入企業併購領域?

黃日燦答(以下簡稱答):三十幾年前我出道當起律師,那時候正面臨台灣經濟剛起飛,吸引許多國際企業來到台灣跨國投資,因此外資的訴訟案件也漸漸變多,法律反映著社會的需求,促使財經法律的萌芽。在二○○○年之前企業併購的案例是乏善可陳,但隨著社會型態改變,企業併購愈來愈流行,基本上在二○○○年後的企業併購案例是多到看不完,相關的行業也愈來愈興盛。

問:企業如何走向併購之路?

答:過去台灣的企業靠著代工,很容易就能夠發展成功,跨國企業提出相關需求,台廠就靠著人力輸出達成目標,因此無論是電視、電腦或其他3C產品都看得到台廠的蹤影。因為有國際訂單需求的支撐,當時的台灣就像是在河的中間,只要上船就能夠往前行走。但近五到十年,經濟有了很大的轉變,台灣已經不在河中間,而是來到了大海,現在企業面臨的問題是要找到生存的方向,不能只靠代工過活。

台灣企業當前最大的問題有三個,一、面對世代的交替,經過五十年了,思想已經不同,如何完整銜接是一大考驗。二、產業更迭的事實,從前台灣從事代工,現在產業必須轉型才能維持長久經營。三、全球經濟都在衰退,國際市場已經變遷,過去以歐美市場為主,現在則變成大陸市場為大餅,台灣要如何因應,關係到未來的生存之道。現在的大陸就在走過去台灣的路,但十年後同樣會面臨到相同的困境。

成功併購 挽救頹勢創造雙贏

問:對於台灣企業的現況,有什麼建議嗎?

答: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台灣要找到新出路,有個好消息是,據我了解,台灣有八○%的企業都知道必須要改變,比較困難的是要從現況中找到改變的方向。其實企業透過併購,能夠借力使力,整合彼此的資源,進一步提升技術和創新產品,縮短所需的時間和距離,走向脫胎換骨的賽局。

問:台灣未來的機會在哪裡?

答:我觀察過許多企業併購的步調和調適後發現,如果要成功必須要改變過去的觀念,過去台灣是走代工生產,但現在腳步已經走到出海口,不能再以生產掛帥,要化被動為主動,以策略取代過去的純代工。此外,不能再以成本當做唯一的依歸,而要著重於成效的發揮,因為價格有限,價值卻是無限大。

問:參與過這麼多併購案,有無印象深刻的例子?

答:企業併購最大的目標就是創造雙贏,裕隆和日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裕隆和日產從一九五七年開始技術合作,一九八五年日產進一步入股裕隆二五%,但也是彼此矛盾的開始。日產著眼於車子的生產技術,裕隆則走向多角化經營,當時的裕隆三義廠可生產三十萬輛汽車,有些產能沒有得到完全的發揮,因此裕隆一直期望能幫其他汽車品牌做代工,但日產當然不希望裕隆為其他品牌代工,而影響日產汽車的銷售。後來經過協商,決定將兩間公司合併為裕隆日產,日產公司以原本二五%的股票換四○%的裕隆日產股票。從此之後,老裕隆和日產不再有關係,裕隆不但可以代工日產汽車,也可以為他牌汽車做代工,也促成現在裕隆的自主品牌納智傑(LUXGEN)的成功。

上一則:短線飆派張銘忠 公開飆股SOP( 理財周刊 | 邱智慧)
下一則:賴冠吉活用選擇權 五千元創造大財富( 理財周刊 | 邱智慧)
回列表頁
其他相關文章
一目均衡表 賺錢一目了然( 理財周刊 | 洪寶山)
闖蕩陸企職場 24年的修煉心法( 理財周刊 | 洪寶山)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98479.59 3,795.24 4.01%
以太幣ETH 3472.03 56.29 1.65%
瑞波幣XRP 2.28 0.02 1.01%
比特幣現金BCH 462.43 2.14 0.46%
萊特幣LTC 108.49 1.95 1.83%
卡達幣ADA 0.914155 -0.01 -1.09%
波場幣TRX 0.256602 0.00 1.77%
恆星幣XLM 0.382711 0.01 3.46%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