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財經節目主持人楊月娥認為,所謂的「投資理財」,其實必須先「理財」,再來談投資,而她選擇現階段先「現金落袋為安」。
楊月娥
出生:1966年
婚姻:已婚,育有兩女
經歷:國際證券,以及中廣、TVBS、台視、公共電視、飛碟電台節目主持人
現職:飛碟電台節目主持人、各大節目名嘴
每天上午六時至七時,飛碟電台主持人楊月娥親切爽朗的聲音準時在空中與聽眾相約,陪伴上班族、開車族、早起為子女做早餐的媽媽與送子女上學的爸爸。
且常常在各大電視節目上也能看到她的身影,不論是廣播主持、電視名嘴或是活動主持,楊月娥努力扮演每個角色,理財、職場辛酸、生活瑣事,她都用自己切身的生活經驗誠懇分享,因此,獲得許多婆婆媽媽喜愛,堪稱是廣播名嘴圈中最會賺錢的金雞母。
「我很多股市投資經驗都是負面教材,或許可以給一些目前一頭熱想投入股市的人一點啟發作用。」雖然一路走來,曾是股海中打滾的散戶,也主持過TVBS「Money我最大」,但理財形象佳的楊月娥,還是在股市上沿路慘賠。
另外,很多人好奇她經濟不虞匱乏,卻堅持不在台北買房,寧可一家四口過著租房子的生活。她自己則有一套租屋比買屋划算的法則,加上她希望退休後能夠回基隆老家,成立一個老人合唱團巡迴表演,因此,現金落袋是她目前人生最重要的事。
轉戰電視 開啟事業第二春
楊月娥回憶第一次開麥主持節目是在她十九歲,像個廣播學徒一樣,從兒童節目開始,然後一路從基隆益世電台到中廣女人香頻道、寶島網、流行網、中廣及飛碟。離開中廣立即接下TVBS「Money我最大」節目,主持兩年時間,讓她開了眼界,也更了解電視和廣播的生態,後來她開始上通告、跑活動、演講多方運用,努力把握每一次露出的機會。
平時作風海派的她,近幾年也開始懂得為將來打算,在螢光幕前看起來親切隨和,她的理財方式卻相當中規中矩,以定存為主。主要是十五年前,竟在婚禮前夕被手帕交好友倒債,差點連蜜月旅行都去不成,因為沒有錢不敢讓爸媽知道,和先生默默承受,好不容易用了喜宴後的結餘,還是去了一趟夏威夷度蜜月。樂觀的她心想「日子還是要繼續過」,從此立定目標要努力賺錢及存錢。
「賺錢是為了把錢花在值得的地方,能夠把錢花在夢想上,心裡真的覺得好富有!」楊月娥金錢觀很務實,除了會賺錢、愛存錢之外,另一項本事是「省錢」。她會從日常生活做起,例如去逛菜市場,許多歐巴桑習慣會挑好菜,但楊月娥卻都不挑順手拿起,反而菜販有時就會送她其他菜或是便宜算,「看起來是虧,結果反而是賺。」另外,買水果時會選被蟲蛀或是較熟的,老闆娘相對會算便宜,她認為省錢先從不計較開始,也趁機給小孩機會教育。
楊月娥表示,小孩要從小教導存錢觀念及消費習慣,讓他們有記帳的概念,有次讀小學的女兒要零用錢,楊月娥回答沒錢,女兒竟然說「去提款機領就有了啊」,當下驚覺孩子們錯誤的觀念,於是親自帶女兒去銀行開戶,讓他們知道必須有錢存進去才能提領。
精省過生活 理財教育從小扎根
另外,楊月娥也會讓小孩從小培養良好消費習慣,例如會到大賣場訓練比價,給他們一台計算機,假設餅乾每塊單價十二元,一包共多少錢等。記得有次小孩發現收費員結帳時衛生紙重複打單兩次,另外也發現洗衣精補充包沒有比買單瓶便宜,楊月娥認為,「理財教育要從小處做起」。
現階段楊月娥覺得賺錢、省錢最重要,將來才有資本退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楊月娥提到,以前朋友總是笑她理財只會存定存,無法錢滾錢,由於二十幾年前她在證券公司工作,同事間會相互報明牌,陸續也接觸很多分析師,當時楊月娥心想:「怕啥!我周邊這麼多顧問團。」心動的她也開始進場用三十萬元買了力霸水泥,沒想到後來全變成壁紙。
因此,也讓楊月娥發覺,「投資理財」其實必須先「理財」,才來談投資。在股市失利,楊月娥沉寂一段時間不再輕言投資,直到二○○六年很多朋友勸她要開始做理財配置,於是她再次進場,不過這次改買基金,完全狀況外的她就以單筆方式進場,結果遇上百年一見的金融海嘯,後來才知道朋友是建議她,不熟悉就先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即可,這項投資她至今還留著,當初一百多萬元進場,現在價值只剩三十幾萬元。
初生之犢 股市賠二百萬學經驗
接著楊月娥接下「Money我最大」主持,每天耳濡目染及認識很多分析師,後來離開節目休息期間,因為沒有收入來源,老公拿出一百萬資本讓她進場買股票,結果還是慘賠七十萬元出場。
「一路走來,我在股市總共賠了快二百萬!」楊月娥有感而發,投資人會聽很多小道消息,那時她聽很多分析師談論,也去了解相關產業結構,才進場買了科風(3043),沒想到現在只剩下十一.四元。
楊月娥表示,很多理財專家常會指導何時可以進場,但往往無法告訴你何時該出場,因此許多人最終結果就是慘賠認出,也讓她領悟出投資理財如果不是自己下工夫做功課,失敗了就不要歸咎是別人的責任,而投資股票更要耐得住情緒。
另外,看到親朋好友突然過世,讓她體會到保險的重要性,做好完善保障,才不會造成家人負擔。楊月娥在出社會工作後就為自己做好保險規劃,這兩年隨著收入增加她也意識到保額不足,重新加強意外險及醫療險的保障。她認為許多人總是先為子女買了很多保單,其實家庭支柱要先做好保障,因此她從小孩一出生就幫他們買了二十年期儲蓄險,等長大後再讓他們自行調整,目前全家每年保費至少要三十萬元左右。
房地產價格飆漲,很多電視節目主持人及名嘴很熱中跟觀眾分享買房經驗。目前還是租屋的楊月娥,卻認為台北的房價飆太高了,既然錯過了買的時間點,就愈來愈不值得買,對現階段的她來說,租房就夠了,如果真要買房,她會選擇回基隆,找一間價格合理、條件較好的房子,做退休居住準備。
「寧可每個月花四萬租金,住四千萬的房子,也不想在台北買房。」楊月娥顛覆「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她表示,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她收入不算差,再加上老公在美商公司擔任主管的薪水,夫妻倆經濟能力穩定,為何婚後不買房子?
對此楊月娥精打細算的表示,目前家中經濟主力是老公,加上現在租的房子在台北市民生社區,三面採光,周邊生活機能佳,內部陳設裝潢感覺也好像住在豪宅。
從金錢角度來算,這間房子行情價至少要三千二百萬元以上,楊月娥認為如果有三千二百萬元夠她租六十年,如果買下來,先得拿出千萬元的自備款或裝潢費,然後負債二千多萬元,每月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她認為有房貸壓力,就無法像現在有好的生活品質。現在的她,還有能力偶爾給父母或公婆意外驚喜,出資讓老人家出遊。
保生活品質 寧租房不買房
其實楊月娥並非沒想過買房,她回想和先生婚後兩年住在基隆,天天通車到台北上班,覺得太辛苦,後來在台北市富錦街租到一間很不錯的公寓,月租二萬多,一租十多年,她還幫房東換老舊建材,與房東維持著很好的關係。
但近年房價上揚,房東想賣,出價一千八百萬元,她稍微猶豫,兩周後就被一位投資客以二千一百萬元搶買,這位投資客接著又以二千五百萬元脫手,半年內獲利四百萬元,讓楊月娥看清房子其實也只是投資客炒作的標的。從此楊月娥放棄買房夢,她不想成為房價飆漲下的受害者。
楊月娥提到,當初搬離富錦街後,看了三、四十間房子,其中有些中古屋屋況破舊不堪,她認為要她花一、二千萬元買衛浴設備都毀損的房子,真的不如租房。不過楊月娥也表示,有想過為了小孩以後讀書及工作,或許會在台北買個套房,當作以後退休回台北看女兒的住處。
由於母親賣早餐,父親是公務人員,父母從小給小孩的觀念是錢夠用就好,也因此讓楊月娥對很多事淡定,很清楚自己要如何過生活。小時候因繳不起學費無法參加合唱團,高中畢業楊月娥終於有機會圓夢。在合唱團唱了二十八年,楊月娥說自己有個夢想退休後一定要去完成,就是成立老人合唱團到全台巡演,也是她小時候憧憬的夢想。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