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擬6年投入270億元 強化次世代通訊產業生態系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1日電 (2025-05-21 17:32:08)

國科會今天在委員會議提出次世代通訊科技發展方案草案,初步規劃將在2025至2030年間共投入新台幣270億元預算,透過3策略加速台灣通訊產業布局,強化產業生態系,目標帶動地面通訊設備產值由2024年的2441億元,成長到2030年的3200億元,幅度約30%。

國科會今天召開第15次委員會議,會中由國科會提報「次世代通訊科技發展方案草案」。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寬頻衛星與6G海陸空通訊整合等重要技術發展,未來將在智慧城市、物聯網應用、行動通訊產業等領域,扮演關鍵角色,台灣需要持續投入次世代通訊科技,以延續產業既有優勢,並進一步提升國際決策影響力。

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執行秘書張振豪在會後記者會指出,此方案預計於未來6年,即2025至2030年,協力產官學研界共同發展,加速台灣通訊產業的布局,初步規劃6年整體投入270億元預算,但仍需報行政院核定,目標推地面通訊設備的產值由2024年的2441億元,成長到2030年的3200億元,幅度約30%。

張振豪進一步說明,此方案擘劃3大策略主軸,首先是促進關鍵應用服務落地,第2為建構實驗網、加速技術研發與試煉,第3是要強化產業生態系跨部門協作。

張振豪表示,次世代通訊科技發展方案將搭配第3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等,協助台灣業者切入服務商特有技術規格,發展包括通訊晶片、關鍵零組件與通訊系統等產品,除提升台灣次世代通訊技術自主性,也會加強法規、人才培育,建構國內完整生態系。

此外,吳誠文提到,台灣自主開發衛星預計發射2+4顆,2顆實驗型B5G衛星中的第1顆預計2027年升空。同時,國科會正在跟亞馬遜旗下網路衛星系統部門Kuiper洽談合作中,相關洽談有取得美國政府許可,台灣可以憑藉自身硬體製造實力,協助美國業者更容易取得高品質、高效能的衛星、地面站、終端設備等產品,台灣也可從此合作中,更容易取得低軌通訊衛星營運服務,以利台灣布局星系,保障通訊韌性。

根據國科會規劃,第3期太空計畫修正後將正式納入台灣自主開發的2+4顆低軌通訊衛星,搭配與Kuiper的合作,打造台灣「星網」,2顆實驗型衛星中的第1顆預計2027年升空,與業界攜手研製的4顆衛星則最快2029年發射。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07378.34 3.27 0.00%
以太幣ETH 2439.01 19.86 0.82%
瑞波幣XRP 2.10 -0.09 -3.93%
比特幣現金BCH 492.65 10.43 2.16%
萊特幣LTC 84.93 0.26 0.31%
卡達幣ADA 0.556008 -0.01 -1.95%
波場幣TRX 0.271030 0.00 -0.78%
恆星幣XLM 0.234643 -0.01 -2.84%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