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組織僵固、高壓、有錯就問責文化 迫使員工投奔SK海力士孫敬 (2025-07-16 09:38:56)




三星今年第二季在高頻寬記憶體(HBM)業務表現不佳,晶圓代工事業更蒙受巨額虧損,許多不堪僵化組織文化壓力的工程師,紛紛轉投SK海力士的懷抱。記者孫敬/編譯

三星(Samsung)今年第二季在高頻寬記憶體(HBM)業務表現不佳,晶圓代工事業更蒙受巨額虧損,許多不堪僵化組織文化壓力的工程師,紛紛轉投SK海力士的懷抱。外媒深入探討三星半導體結構性問題後發現,組織僵化、技術落競爭者、失敗就問責的文化,對比SK海力士在技術相互競爭並採用客觀數據為決策的做法,迫使三星員工紛紛轉往競爭對手的公司去服務。


延伸閱讀:LG電子搶進半導體設備市場!瞄準HBM商機力拚2028量產


[caption id="attachment_145429" align="aligncenter" width="1200"]

三星壓迫的組織文化導致許多員工出走。(圖/科技島圖庫)[/caption]


三星「挑戰失敗須負責」文化根深蒂固,扼殺創新與競爭力


業界分析師指出,三星技術領導地位的削弱,正是導致關鍵工程師出走的原因。一位在三星電子負責DRAM微縮設計近20年、現年51歲的C先生,兩年前轉職到SK海力士後,目前正負責開發10奈米級第六代(1C)DRAM。他表示:「大約從四五年前開始,許多三星電子前員工就陸續跳槽到SK海力士,最近這個趨勢更為明顯。」C先生補充說,這種現象「不只是薪資問題,更與僵化的研發環境和人事制度有關。」


這些離開三星電子的工程師普遍認為,在缺乏漸進式內部競爭的情況下,三星已形成一種「凡挑戰失敗,這個人就須負責」的文化。在AI記憶體競爭的轉捩點;HBM的開發過程中,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截然不同的研發文化就表露無遺。B先生指出:「在SK海力士,多個團隊針對HBM堆疊技術展開激烈競爭,但在三星電子,如果一個新想法失敗了,提出者就必須負全責。」


相較之下,三星電子的研發文化卻截然相反。B先生直言:「在三星電子,當員工提出新想法時,第一個問題就是『能做到嗎?如果不能,你會負責嗎?』這讓挑戰變得非常困難。」他更感慨:「如果被告知想法失敗就要負責,誰還敢嘗試任何東西?」


三星人才外流擴散至晶圓代工,業務前景不明與待遇落差加劇出走潮


最近,這股人才外流現象似乎正從記憶體部門蔓延到晶圓代工部門。由於第六代HBM(HBM4)需要位於記憶體晶片下方(扮演大腦角色)的先進晶圓代工製程,SK海力士正積極招募對晶圓代工製程有高度理解的人才。自去年以來,已有2至3名來自三星電子晶圓代工部門FinFET製程的團隊成員轉投SK海力士。


近期從三星電子晶圓代工部門跳槽到 SK 海力士的D先生(43歲)表示,業務前景的不確定性和內部的待遇差異,是他決定離開的導火線。他指出:「面對持續虧損、低稼動率,甚至傳出業務可能分拆的說法,對業務永續性的擔憂日益加劇。」他補充說:「與記憶體部門相比,待遇和晉升機會上的落差所帶來的剝奪感,也不容忽視。」


另一位曾在三星電子半導體研究院工作超過15年、現年42歲的資深研究員D先生,在轉職到SK海力士後表示,公司應該給予外部人才更多機會。他提到:「三星電子記憶體部門有著強烈的『血統純正』文化偏見,除了極少數特例,非三星校友很難晉升到關鍵職位。」他解釋說:「當我來到SK海力士時,讓我驚訝的是,不僅三星校友,連來自相對不知名軟體公司的員工,只要有表現,都能在關鍵職位上獲得認可。」


西江大學商學院的金龍珍教授指出:「三星長期以來擁有一個『管理型組織』的強烈特點,人力資源和財務部門擁有巨大權力。」他補充說:「當一個缺乏技術專業知識的組織僅憑財務標準做出決策時,必然會導致業務競爭力的下降。」他進一步強調:「如果高層管理人員沒有果斷解決改變這一體制的決心,三星半導體的未來將難以保障。」


資料來源:Chosunbiz


這篇文章 三星組織僵固、高壓、有錯就問責文化 迫使員工投奔SK海力士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20056.13 1,338.47 1.13%
以太幣ETH 4627.16 399.95 9.46%
瑞波幣XRP 3.29 0.16 4.96%
比特幣現金BCH 607.70 28.39 4.90%
萊特幣LTC 131.41 11.12 9.24%
卡達幣ADA 0.878604 0.10 13.52%
波場幣TRX 0.355667 0.01 3.10%
恆星幣XLM 0.454474 0.02 5.43%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