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們集體反對「上線不到24小時就喊卡」 維基百科宣布暫停導入AI摘要周刊王CTWANT (2025-06-14 15:30:43)


(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周刊王CTWANT] 在社群編輯們強烈的反彈下,維基百科(Wikipedia)近期宣布取消原訂推行的AI摘要測試計畫。這項計畫原定在6月初於約10%的行動網站用戶中進行測試,內容包括在部分條目最上方加入由AI生成的「簡易摘要」,讀者需點擊啟用才能檢視。摘要內容是由Cohere開放權重的Aya模型產出,目的是讓維基百科在面對結構複雜的條目時,對不同閱讀能力的使用者提供更友善的入口。

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WMF)在宣布此事後,引發維基社群的強烈反彈。許多編輯認為此舉會破壞維基百科作為可信嚴肅資料來源的聲譽。其中一位資深編輯直接表示「這將立即且不可逆地傷害我們的讀者。」另一位批評指出「維基百科在某些方面已是沉穩無趣的代名詞,這很好。別跟風推出那些花俏又沒驗證的AI摘要。」

不滿的聲音也開始針對基金會作業流程。多位編輯表示,他們並未參與這項計畫的規劃或討論,甚至指出所謂的「社群討論」只是一則由WMF員工自行發起、回應的貼文。根據《404 Media》報導指出,測試在2日正式啟動後,不到24小時就被喊停,顯示社群壓力之大。

維基媒體基金會後續後發表聲明,強調AI摘要計畫是為了讓維基條目更易為全球讀者所理解,特別是那些難以消化原始段落的族群。聲明中表示「我們的流程一向包括與志願者編輯進行討論,此次亦不例外。但這次我們顯然可以做得更好。」基金會並強調,目前已無計畫恢復這項試驗,但會繼續分析所收到的社群回饋。

本次AI摘要功能所引發的爭議,也讓人回想起其他科技平台因AI錯誤資訊引發風波的例子。先前蘋果的AI新聞摘要功能,就因錯誤傳遞假新聞而被迫下架;《彭博社》也曾在類似情況下更正超過30篇文章。有批評者表示「一旦AI摘要無法由編輯修正,那就是對信任機制的破壞。」

除了質疑AI生成內容的可信度,還有編輯提到維基百科原本就有清楚的段落式引言結構,無須額外加上由模型輸出的簡化摘要。部分回應也對於如何處理涉及爭議的條目表達疑慮,例如「加薩種族滅絕(Gaza genocide)」這類詞條,若僅以AI簡化描述,恐將引發更大的政治與立場爭議。

維基媒體基金會並未完全排除未來再次導入AI的可能,但強調未來若要實施類似功能,將以更公開、透明並包含志願者參與的方式進行。基金會發言人表示「我們不打算在沒有編輯參與的情況下將摘要功能推展至維基百科,這是一項嚴肅且具影響力的決策,必須慎重對待。」

延伸閱讀

加密貨幣
比特幣BTC 119375.66 637.15 0.54%
以太幣ETH 3617.84 246.33 7.31%
瑞波幣XRP 3.48 0.44 14.42%
比特幣現金BCH 526.65 27.37 5.48%
萊特幣LTC 108.16 10.66 10.93%
卡達幣ADA 0.858272 0.09 12.26%
波場幣TRX 0.329557 0.02 6.42%
恆星幣XLM 0.483756 0.03 6.62%
投資訊息
相關網站
股市服務區
行動版 電腦版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依證券主管機關規定,使用本網站股票、期貨等金融報價資訊之會員,務請詳細閱讀「資訊用戶權益暨使用同意聲明書」並建議會員使用本網站資訊, 在金融和投資等方面,能具有足夠知識及經驗以判斷投資的價值與風險,同時會員也同意本網站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若引以進行交易時,仍應透過一般合法交易管道,並自行判斷市場價格與風險。
請遵守台灣證券交易所『交易資訊使用管理辦法』等交易資訊管理相關規定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因網路傳輸問題造成之資料更新延誤,精誠資訊不負交易損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