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勤誠(8210)前一波資本支出的高峰期,是落在2007年到2010年期間,當時合計投入6.25億元進行產能的擴充,主要是用於新建勤誠的第三座生產基地:東莞塘廈廠,而這座生產基地的總面積為6.7萬平方公尺,目前員工數為685人,都較第二座生產基地(昆山舊廠,2006年興建完成)6.6萬平方公尺的總面積,與600名員工的營運規模還要更大。
2010年完成擴產準備的勤誠,隨後兩年的資本支出便大幅下降到0.76億元與0.6億元,待第三年之後,大擴產的效應便開始反應在股價的表現上,僅短短半年期間,不僅股價從30元飆漲到71.4元,更讓當時《投資家日報》的訂戶收穫相當豐厚。
一般而言,投資人可以從現金流量表中,查覺到一家公司用於資本支出的計畫與規模(會計科目為:固定資產購置),正常的情況,當公司決定進行擴產的準備,到最後開始反應在營收內容上,大約會落差18個月到24個月的時間,至於最後能不能推升股價走揚?關鍵就在營收是否能如期且如願地,出現強勁增長的數據?以及當時股價的位階,是否具備投資價值而定?
所謂投資價值,對慶龍而言的定義有二:一是要有成長性的Story,二是本益比還在合理區間(最好是在10倍以下),簡單來說,就是一檔股票要符合「物美價廉」的條件,才有所謂的投資價值。
以勤誠(8210)為例,成長性的Story可從兩個面向來討論,第一是大擴產後的業績想像,第二則是全球DataCenter(雲端中心)持續擴建的需求,而具體反應就是Hyperscale超大規模伺服器出貨的倍增上,根據IDC的預估,2013年到2018年全球X86伺服器的出貨量,雖然僅從大約900萬台成長到約1,100萬台,但DataCenter會使用的超大規模伺服器,卻可出現倍增的成長內容,預估2018年將躍升為最主流的機型,占比從2013年時的23%上升到40%。
由於勤誠(8210)目前的營收中,已有高達50%的比重是來自於DataCenter的客戶訂單,因此這波產業成長的趨勢,自然提供勤誠營運成長的動能。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16年3/22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孫慶龍的投資部落格》網址:sie.com.tw
系統合作: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訊提供: 精誠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台灣證券交易所, 櫃買中心, 台灣期貨交易所 |